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是我市最艰巨的攻坚战,生态环境指标依然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难全面达标的指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狠抓污染防治促“拐点”,狠抓生态修复塑“颜值”,狠抓基层基础补“短板”,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关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比翼齐飞,如何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如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群众共享更多环境红利?如何补足生态领域短板,让“绿色”成为美丽宜居新家园的鲜明特征?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