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可见绿,移步皆是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推动城市花园建设向花园城市建设转变,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花园城市怎么建?如何通过花园城市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生活更舒适?市“两会”分组讨论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 “升级”生态颜值与你我息息相关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国家园林城市,两字之差,到底有哪些不同?市人代会列席人员、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吴燕敏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升级版”,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国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吴燕敏介绍,2012年,住建部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住建部共命名了三批19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其中,我省徐州、苏州、南京、南通、宿迁以及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等9个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标杆。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锡城百姓有着怎样的关系?吴燕敏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对于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园林城市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与锡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将极大提升城市面貌和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 老城厢要为无锡多留“文化之绿”
建设花园城市,作为“最无锡”的梁溪区可以做好哪些文章?“梁溪可以围绕打造‘公园里的生活街区’这一核心目标,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来自梁溪区的陈卫东代表说,老城区虽然缺乏山水,但也不妨碍绿色城区建设,“可‘以花为媒’带动文商产业发展,让71.5平方公里四季常绿、每季有花。”
花园城市带来的体验感,还体现在市政设施的完备上。“可通过增设环形步道、人行天桥、天然休憩氧吧等方式,扩大舒适宜人的开放式公共空间。”他表示,老城区应运用新思维、新视角、新体验,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品质城区。
花园城市之“绿”不仅仅是生态“绿”,更是文化上的“绿意盎然”。梁溪区文化之绿如何布局?“应结合梁溪区的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明确文化、商业、旅游功能布局,在花园城市中讲好无锡故事。”陈卫东建议,应对文化亮点进行整体包装,重特色、讲故事、亮名片,将崇安寺、小娄巷、秦邦宪故居、文渊坊、东林书院等文旅项目串珠成链,延伸旅游产业链。
■ 建设花园城市要“形神兼备”
“建设花园城市,就是要让本地人宜居宜业,让外地人流连忘返。”来自宜兴市的陈雪峰代表说,城市花园建设向花园城市建设转变,是由点到面的转变,是城市盆景到城市风景的转变。
“城在绿中,首先是要在‘生态+’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补齐生态短板,另一方面要创造生态亮色。”他表示,无锡生态环境底色是江南水乡,头等大事是要恢复好百姓身边的水环境,农村污水要尽快全面纳管,城市黑臭水体“摘帽”后要防止返黑,营造好锦绣江南的水乡风貌。
生态是形,文化是神,花园城市除了有“颜值”,更要有内涵。“要做好‘文化+’,让外地人有留下来的冲动。”陈雪峰说,无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当地文化,如何把文化的基因变成花园城市的灵魂,这也是各地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市”,对此,陈雪峰建议,打造花园城市,要在城市治理上更加精细化,提升城市文明素质,让百姓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