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太湖周刊

想起了黑板报

  □金志标

  某日跟着班主任进校接赶作业的孙子,我发现现在学校的条件真不赖:宽大的扶梯和走廊,墙上张贴着励志警句,教室门前有写上班级名、各班级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姓名的标牌,想要了解的内容皆清清楚楚地布列着。到了孙子所在的班级,我蹑手蹑脚地移步恐影响孩子们做作业和思考。

  我打量着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孩子们的身后,洁白的墙面上一字排开张贴着大都由电脑辅助设计、由孩子们制作的诗画图片,颜色鲜艳,文字图案相互映衬。我突然被这眼前的景物给迷住了,索性从班级后门进入教室,细细阅读和品味着孩子们既带童趣又具知识性的作品……

  往事如烟。我脑海中竟映现出小时候出黑板报的场景来。从三年级开始在新生路小学出黑板报,距今已经50多年了。这黑板报多好啊,它可随时更新,简单易行,比我所见现时学校的板报更具优势,关键在制作中能锻炼和造就人。从擦黑板、组稿、编辑,黑板报的布局、美化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事竟会影响了我的一生,从中亦获得许多的教益和启示。

  像擦黑板这类事,许多人会漫不经心地说,小题大做了吧,擦黑板谁不会?但真要出黑板报了,这竟会决定它的美誉度。有些人拿了抹布蘸上水乱擦一通,待黑板干了像个大花脸,再好的文字和最美的图案堆砌都是白费力气。活干多了才知道,第一遍胡擦还无碍,第二三遍得顺着方向擦才能彻底干净。从中,我懂得了为什么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案。组稿也是技巧活,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文字功底各异,谁合适写什么体裁的文章要做到胸中有数,交代题目时要与同学们和颜悦色多商量,使接受任务的同学心情愉悦地去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黑板报版面布局好坏是“吸睛”的关键,每期不同样才能吸引同学去看。每期黑板报的通栏文字当然是重中之重了,出版一期黑板报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宣传的主题是啥?要通过言简意赅的通栏文字表达出来。

  记得当年无锡市第七中学高中共设六个班,我分在高一(5)班,大多数的同学心里都不太乐意,关键是上了学还要倒贴学费,上技校的同学同样修高中课程每月还能进账9元钱。当时,班级出黑板报的事,还是落在了我的身上。第一期黑板报怎么出?主题、通栏标语怎么定?与几位同学一合计,都认为既然上了高中,既来之则安之,为祖国建设好好读书吧,随即高中第一期黑板报的通栏赫然写上了“为了革命升学光荣”八个大字。次日清晨,当同学们进入新环境学习,一进教室看到那八个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大字且极富时代感,大家精神都为之一振,迅速调整好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可能是老师的刻意,黑板报的事,老师基本不插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当时有点想不通,后来想想,我从中也学到不少本事,也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来。市七中的包子铨老师为了不影响大家学习,往往是放学后,带着几个老师和同学,隔着玻璃窗(教室门放学后要锁上的)查各班黑板报的质量。从初中至高中毕业,我们班级的黑板报一直受到学校的通报表扬。老师大多有才就是故意不动手。市七中七连十排(当时就是这样称呼的,其实叫初一〈10〉班)班主任孔德中老师教语文和历史,写得一手工整的楷体;陆锦良、陆浩良两位高中数学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行书也了得;教化学的汪华老师可以写出一米见方正宗的魏碑体;宋宪尧老师比我稍长两岁,插图、美术字样样精通且通晓历史;姚晔老师约与宋老师同龄,行书写得不错,每次学校发的“三好学生”奖状上的字都出自他之手,每每看到,我都仰慕不已……这几位老师平时都不会在我们编辑出版黑板报时出手相助,而是让学生们大胆去实践去创新去探索,使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好多教益。

  1975年秋天,我下乡去了郊区梅园茶果场,场部的黑板报出版工作,我也一展身手。有时写篇讲话稿或时政类文章,我也不感到心慌气短。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就这样无情地流淌过去了,黑板报也由各种现代化的材质取代而成为了历史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时也会偶见,在它面前我会痴痴地站一会儿,凝视良久,朦胧中像翻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一般,记住它在漫长的一段时期里曾经拥有的辉煌。

  年轻时我学习工作过的几个地方,无锡市新生路小学、无锡市第七中学、无锡市梅园茶果场、无锡市纺织电机厂,黑板报的面积小则三到五个平方,大的达数十平方。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我已记不清多少次面对它。儿时稚嫩的小手,青年时长满茧子的大手,常常是手持五彩粉笔挥斥方遒般地书写,练就了刚毅的性格和干练的办事风格。我从中受到的锻炼和感悟,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