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保健周刊

87岁自费创刻50米书法碑廊

书法载道 志在传承

  近日,横云书画院创办人、87岁的王宏才的50米书法碑廊打造完成,实现了他“耄耋之年为传承书法艺术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愿望。”

  记者和他一起来到江海西路智慧568大厦,只见大厦前的广场沿墙上,挂着约50米长34块大小不等的黑色石碑,碑上用不同书体刻着名言名句、古人诗词等,有行草《赤壁怀古》,有楷书“鸟啼春林静 鱼戏野池幽”;有篆书《毛泽东诗词》等。这些书法都出自王宏才之手,他从书写到请人刻碑并建成碑廊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他一生就想踏踏实实把书法写好传承好。

  王宏才出生于一个文化家庭,父亲从事教育写得一手好字,母亲虽是家庭妇女,但书法也颇有造诣。小时候父母对王宏才调皮的“惩罚”经常是“写字去!”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临帖研习笔耕,遍涉真、草、隶、篆。工作后,一有空闲他便会拿钢笔随手“踏笔头”,因此一手硬笔书法也练得漂亮、大气,单位出黑板报等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他到轻工局工作,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原无锡县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分管工艺美术行业,他更想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工作做好。他刻苦地练习书法,经常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关着门练毛笔字。他的原则是,崇尚传统,循守法度,注重个性,力求把书法的艺术性、可识性和观赏性紧密融合。渐渐地,他的作品形成了大气大度潇洒飘逸的个人风格。作品得到社会认可,很多单位都请他题写厂牌,至今锡山区、惠山区很多厂牌上都留有他的墨迹。

  20世纪90年代,王宏才退休后拒绝了企业的返聘,一心一意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1994年他创办横云书画院,以书会友,也为同道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他始终认为,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见修养。写字看起来是一种简单的个人书写行为,本质上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书法中的横平竖直、上覆下载、均匀布白等,无不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之道,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益。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广书法艺术,教在锡的外籍人士学书法,到企业学校现场演示书法,举办书法展等。

  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活动无法经常参与,但是传承书法艺术的愿望却没有消减。他说, 人生就像舞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浓墨重彩地留下一笔,但尽力把自己所长留下些步履痕迹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前年开始,他计划把自己的部分作品做成石碑放在公共场所,营造文化氛围,为传承弘扬书法艺术尽力。周围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他无所借鉴,只能一点点自己摸索。他先是花了几个月创作刻碑的内容,从字体、大小、形式等反复推敲、打磨,稍有不满意就扔了重写,直到满意为止。而后他找专业制作单位刻碑做成碑廊。王宏才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初心不变。在精力允许的范围内,他依然会为弘扬、传承书法艺术作贡献。(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