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这琴还要学下去吗

  【案例】

  楠楠第一次去上小提琴课,老师教了标准的拿琴姿势和把位练习。这可难坏了楠楠,不是胳膊伸得发酸,就是动作走样。老师一遍又一遍纠正,楠楠带着哭腔说:“能不能不练了?” 妈妈说:“你既然选择了学琴,难道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吗?”楠楠懂事地点点头。

  之后,妈妈都会陪楠楠去上课、记要点,陪楠楠识谱、唱谱、练琴……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练习,楠楠总算入门了;但对妈妈产生了依赖性,每次上课都要她陪在一边,一旦妈妈离开,他就哭闹。

  随着小提琴考级难度的增加,妈妈已经跟不上楠楠的学琴节奏了。当楠楠对练琴产生负面情绪时,妈妈忍不住训斥他,这使楠楠对练小提琴产生了抗拒心理,还说以后都不学了。

  爸爸妈妈对楠楠要不要坚持学琴也产生了分歧。

  【案例分析】

  如今,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如何指导孩子练好琴,这对年轻父母来讲是一种挑战。有的家长像楠楠父母一样花很多时间陪孩子练琴,或是死板地规定练习时间,觉察不出孩子的问题所在,还不断责骂。于是很多孩子像楠楠一样,一开始很喜欢学琴,后来就厌恶了,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而是家长的唠叨责骂,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烦躁、失望厌恶的情绪。

  学琴为的是享受音乐的美好。如果家长为了孩子学琴生气争吵,弄得孩子压抑哭泣,本来是件愉快的事,结果成了全家的苦恼之因,这样的“兴趣培养”有何意义?

  【应对方略】

  一、明确定位,指导有方

  ⑴当好老师的助手。孩子在学习特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当好“辅导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进行辅导。如果家长进教室陪同,可带一个笔记本,将老师上课时强调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心中有数,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另一方面也可监督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孩子送到学习地点,往老师那儿一放就走、对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⑵避免过度依赖。家长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太依赖自己,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课上,家长不要坐得离孩子太近,让孩子养成自己动脑筋听课、练习的习惯。回到家后,家长应当以“问”的方式带动孩子,与他互动,复习上课的内容。如果孩子答错了,不要立刻把正确的答案抛给他,而是委婉地告诉他:“这个答案很接近了,但还不正确,再想想看呢?加油,你一定可以的!”要让孩子自己真正理解、彻底明白而获得。

  ⑶无需过多干预。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家长就应该慢慢退出陪练的位置,让他们自己进入课堂,独立听课、自主练习,不要过多帮助或参与意见,让他们有独立感。只有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快,走得更远。

  二、鼓励,鼓励,再鼓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对学习乐器、舞蹈、体操、书画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在检查孩子的练习情况时,即使再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赞美,即使不到位或错了,也要耐住性子忍住嘴,先保持沉默,不要当场训斥。若是孩子刚做错一点,就被大人打断,他的注意力会从练习的项目转移到父母的斥责上;因为生怕再出错,就小心翼翼、心惊胆战,结果就更容易出错。何况,在这样的心境下弹琴跳舞作画,根本谈不上对艺术的感受。

  家长要尽量避免拿其他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一句负面的评判可能会击垮孩子的信心。年纪小的孩子还不懂得“知耻而后勇”,稍大的孩子则会因被当众贬低而“觉耻”。相反,家长一句温暖的鼓励,就可以激发孩子的激情和自信,驱动他把事情做得更好。家长要研究说话的艺术,既能说明事实,又不造成负面影响。

  在指导孩子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指导不了,或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应该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送孩子上课的时候,把孩子遇到的问题给老师扼要地说一说,听听老师对孩子的分析、评价和建议,商量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指导方法,建立家长、老师、学生三者互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孩子技能的提高。

  三、 循序渐进,坚持训练

  学习任何一项本领,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初学时,一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而定,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可以随知识的掌握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延长。练习时间最好固定,不要随意改动,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天一到规定时间,就感觉到要开始练习。切不可因为今天家长有事就不练习,明天家长有时间就逼孩子练一二个小时,把昨天的损失补回来。

  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练习评定表,包括练习的时间、内容,练习中的表现,每天练习完后,与孩子一道填写。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给予适当的奖惩,使孩子关心自己练习的结果,形成责任感。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法也要适当调整,让孩子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家长要耐心地扶着孩子“过河”,培养孩子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跨不过去的坎儿”时,家长不可轻易放弃。比如孩子学一种乐器,过一段时间觉得腻了,想换一种乐器,家长要深思熟虑、多方考量,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再做决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学技能是“学习”而不是游戏,不能说改就改,以免像猴子下山,见了第二样扔掉第一样,最后一无所得。

  (本文选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小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