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

干劲满满,迈进“春天里”

  20日,一辆辆“开往春天的班车”,从江阴的阳光集团、锡山的钰邦电子发出,分头开往沭阳、沛县、灌云甚至安徽、河南……翘首以盼的员工们将搭载着这些返岗专车,从家乡直抵企业。

  20日,同样是无锡产业迈进“春天里”的重要节点。当天,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从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和一张张干劲十足的笑脸,人们看到的是无锡政企一心、相依前行,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点、快速恢复到正常生产运行的“精气神”。

  企业是发展主体,也是防疫主体

  走进深南电路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工人正全神贯注地操控着一台台生产设备,其生产的正是超声检测设备不可或缺的关键零部件。“目前我们本地员工基本全部到位,产能已经从春节期间保留的20%上升到60%以上。”无锡深南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军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全力保障医疗设备生产条线的产能,随着员工陆续到岗,其他条线的产能正在迅速恢复。”

  严把复工复产安全关,形成稳定态势才能打通生产全线。深南电路制定了企业级的防疫标准,将员工细分为八大类,迅速落实人员排查。王志军表示,得益于提前防控、分类返岗,企业有序复工。根据员工行动路径和健康状况,公司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员工返岗,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全面复工后,公司严格落实“逢人必检”制度,进入工厂必须佩戴口罩。每天准时检测员工体温,如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隔离观察。食堂就餐环节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在公司食堂,记者看到,这里采用分餐制,食堂的每个餐桌上还放置了高高竖起的亚克力隔板,即便同桌而坐也不用担心。

  作为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随着行业热度攀升,深南电路的订单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王志军告诉记者,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产值未能如愿实现突破,但根据目前订单产量及产能恢复情况的预判:基本面正在好转,全年稳中求进的趋势依旧不变。

  把握每分每秒,快速恢复企业产能

  生产节奏重启之后,每分每秒都需要好好把握,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推动产能提升,企业需要“铁”的保障。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基于各类总线条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的口罩机自动化解决方案,疫情期间各地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提前开工以及多家企业跨界生产防护用品,大量订单纷至沓来。公司11日正式复工后,能到岗的一线员工仅20%,但还是主动加大生产力度,日均接单数百台套,并呈递增趋势,下转第3版>>>

  干劲满满,迈进“春天里”

  上接第1版>>>向广东、湖北、江苏等抗疫前线的生产企业快速发出数千套口罩机自动化系统。

  随着本周起全面复工节奏的加快和各类扶持政策的到位,企业员工到岗率恢复到60%,一线生产的压力稍微缓解,但紧接而来的情况又让企业措手不及:因为加班加点的生产,库存原料告罄,截至18日,企业还有1千余套口罩机系统的欠单,涉及4千多套电机、触摸屏、线缆等原材料的缺口!

  “当时真是急死了,差不多要停产了!”公司副总过志强回忆,企业不知道打了多少个电话联系供货商,但是受交通影响,长期合作的上游配套企业没有完全复工。一筹莫展时,来企业实地走访的滨湖区工信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当即现场连线了新吴区、惠山区工信局,协调了两家配套企业。同时,又发函联系了常州武进区、天宁区的工信局,协调到了3家供货企业,包括组织人员到岗,投入材料设备,加快产出等。不到两天时间里,5家企业和信捷敲定了原料供应问题。依靠这批救场的原料,1千套口罩机系统一周内可顺利生产,同时,企业产能可恢复到50%左右。

  同时间赛跑,把被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在决不放松防疫这根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无锡一直在努力。

  口罩虽小,却可能是挡在企业复工路上的一座大山。市工信局想尽办法力保每天调拨8万只口罩用于复工的工业企业,同时从省内其他地区争取部分口罩,缓解“一罩难求”问题。12日到19日,全市累计有750余家复工的企业成功购买了口罩,口罩登记购买量达632790只,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难题。

  呼应企业的需求,即便是小到一只口罩都要尽可能地解决——困难当前,需要政企同向而行、共克时艰。继出台惠企20条后,各职能部门纷纷拿出细化方案,以“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推进效率,以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打通企业复工的关节,有妙招: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无锡在全国率先探索开通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检测服务,创造出具有无锡特色的科学防控新模式;取消复工“门槛”,只要企业防护措施到位、符合防护标准,就可自行复工;出台开通企业复工复产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减环节、减材料、压时限、降成本”。

  解决企业复工的难题,有实招:面向复工企业推出省内“点对点,一站式”定制直达包车运输业务;联手苏州、常州、南通、泰州等市建立交通管控(防控)协调保障机制,只看车牌,无需通行证,让企业原材料运得进,产品运得出;向企业派出“驻厂专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快时间解决问题……

  随着复工企业日渐增多,工业产出总量将明显提高,但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无法忽视。据市工信局人士分析,仍有企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原材料及零配件不足、物流不畅等困难,生产负荷将不同程度低于正常水平。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把被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这场硬仗,还需要全市上下合力为之一战。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