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第一!近日,省文明委公布2019年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无锡位居全省首位。这一喜讯的到来并不令人意外,自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以来,无锡在全省每年开展的社会文明程度测评中已多次位列榜首。去年3月5日,《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城市文明迈入新的成长阶段,也为年底的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垒起了坚实基石。
作为我市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规范,《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踏上了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新轨道。过去一年来,《条例》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统筹相关部门形成协调机制,以点带面开展专项治理,见证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的一年。
法治号角催动文明风帆,一张清单赋权“小微执法”
《条例》施行不到一个月,我市城管部门就根据相关条款,对散发小广告开出了首张“小微执法”罚单,而“乱贴乱发广告”正是《条例》重点治理清单中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之一。
十大治理重点明确了职责监督,协调起各个负责的部门单位,形成了强有力的部门间通报会商制度。交管部门利用全市道路监控和电子警察设施抓拍不文明交通行为,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和“666”电视交警综合服务平台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加强对文明交通的宣传。城管部门在人流密集、不文明行为高发路段组织现场执法,分发宣传单,把《条例》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分成六大类予以提醒,唤醒市民的文明潜意识。
一年来,围绕《条例》的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已让《条例》家喻户晓,文明与法治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市民通过“12345”文明城市创建直通车、市民行为“红黑榜”等平台曝光不文明行为,提出文明诉求。据统计,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2345”热线接报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关的工单91790件,占全年工单总数的四成以上。有惩戒也有倡导,《条例》提倡的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行为一呼百应。今年1月底,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最严峻的时刻,市文明办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紧急招募令,发布当天即有30225位市民响应报名。
全域宣传呼唤全员参与,强化实践“知法”更要“守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市民对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在我们身边,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遮挡、排队人贴人等不文明场景仍时有发生,让《条例》入脑入心并化为主动实践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要强化《条例》宣传对城乡接合部的覆盖,推动广大新市民积极参与。”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条例》实现全域全员全覆盖。
《条例》明确了不文明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执法部门,观察施行一年以来的成效发现,乱倒垃圾、禁烟区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仍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据介绍,未来,市文明办将协调各执法部门强化部门间联动协作机制,对重点治理清单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近日,我市发布文明倡议“锡十条”,倡导全市各单位和全体市民以文明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锡十条’依据《条例》的文明倡导内容,号召大家就近就便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着重鼓励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30小时。”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重点强化《条例》实践,市民不仅“知法”更要“守法”,真正让《条例》实现全民知晓、全民参与。 (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