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春天里的荠菜香

  □周 信

  初春,除了阳光明媚、翠鸟鸣唱外,还有就是那种细雨蒙蒙、湿漉漉的样子。天气乍暖还寒,仍然不稳定,就像孩子的脸,翻篇很快。

  那天早上还是满天朝霞,到午后就转阴天了。夫妻俩骑上单车到青荡湖畔游玩,本来只想环湖溜达一圈,但看到岸边有不少人在挖荠菜,我们猜想大概很好挖,也就信心满满地跟着寻找起来。风很大,天气阴沉下来,我们顶着东南风慢慢行动。

  小时候我常常去田间挖荠菜,在池塘边、桑树岗、小路旁,有很多既嫩又大的荠菜,有时候还带着弟弟一起去。我们镇子旁有几片园子,都是蔬菜地。冬去春来,大蒜长得特别好,大蒜地里也有荠菜,我们看到后情不自禁地挖起来,难免要碰到大蒜,被老农看见就会遭骂。于是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挖,不碰坏大蒜老农也就不会心疼了。

  此时,我们走在湖岸上,只见道路边、草坪里,有好些荠菜拱出地面,这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礼物。古时候有《荠赋》问世,苏轼、杜甫等都在自己的作品里提到过荠菜,“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这样的诗句就是苏轼研究汤羹时所作的。

  由于前一天下雨,地还是湿湿的,脚踩上去,泥巴粘在鞋底,使鞋子厚重起来,都快迈不开步子了。我们专心寻找着,清香美味的荠菜可是地道的野味、地道的绿色食品啊。待手里有了一大把时,天空居然又下起小雨来,我们只得赶紧回撤。

  一溜烟到家,撒开荠菜放进脸盆,看看收获还是不小,于是赶紧趁新鲜拣了起来。

  拣荠菜也有门道,先把黄叶拣除,再用剪刀把荠菜根剪去,同时把泥土去掉,这样就基本好了。一些荠菜已经开花,但还很嫩,仍然可以食用。最实惠的就是烧荠菜羹了,洗净的荠菜切成末,然后放嫩豆腐和用菜油炒过的肉丝,添一些调料,煮上五到十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荠菜羹就出锅了。端到桌子上闻闻都香,吃起来鲜美可口、回味无穷。难怪旧时称荠菜煮的羹叫做“百岁羹”,甚至还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间谚语,足以看到人们对它的评价有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