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解决“老大难”问题 就是要动真碰硬

  □ 时 晓

  善于和稀泥,碰到困难、问题就“躲猫猫”是不少地区、部门在工作中的常见做法,一些问题也因此迁延难解,拖成了老大难,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锡山区村庄环境整治“红黑榜”推出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动真碰硬“有图有真相”,不仅让上了“黑榜”的村心服口服,而且倒逼这些村的干部群众变压力为动力,齐心协力把村庄环境整治好。

  想要真心实意把事情办好,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味地躲和绕,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会让问题久拖不决最终成为顽症。现实生活中,除了农村地区的村庄环境整治这个老大难问题,建成区里的背街小巷整治、道路违停、居民区违建等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亟需啃下的“硬骨头”。比如,市城管部门将市区66条(共计42公里)背街小巷列入2020年整治目标,由各区领导挂钩,接受全社会监督,确保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出实效。从目前进展来看,群众反映部分背街小巷整治行动较快、措施较实,已看到初步成效。被称为市区“最难走的路”的槐古支路最近就大变样,群众拍手称快。

  老大难问题都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想见到成效,在检查考核时不能只听干部怎么说,还要听听群众怎么说,看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没有提升,使得整治成效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这其中,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尤其重要,比如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可以在每个村选一些群众信得过、对村庄事务比较热心的村民担任监督员,让他们定期给整治工作“体检”并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让整治工作见长效。此外,还必须把整治成效与干部工作评价挂钩,给干得好的干部以更大的舞台,让干得不好的干部红脸、出汗甚至挪位子,动真碰硬推动干部真抓实干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