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城市公园如何转化为文化空间?

  城市公园如何转 为文化空间?

  在西漳公园老蚕种场旁的民国建筑内,是惠山区的第一家民营美术馆大红门美术馆。上周日,馆长周天文给参观者介绍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展的画作。2年多前西漳公园刚刚建成时,周天文就把自己的美术馆梦“种”在了这里,如今随着周边的文化空间不断增多,这个文艺青年也找到了“归属感”。

  无锡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在满足周边居民休憩、健身、旅游的同时,如何提升文化内涵,让休闲空间成为可感受的文化空间?从西漳公园的尝试中,似乎能找到一条可实践的路径。

  是公园更是 文化空间“聚集地”

  西漳公园位于地铁一号线西漳站北侧,紧邻沪宁高速公路和锡北运河,总占地面积630亩,投资1.2亿元。公园周边住宅林立,园内风景秀丽,白墙黑瓦的江南特色建筑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沐浴春光漫步在花田林间,香气四溢、生机盎然。健身、品茶、餐饮、休闲……西漳人最爱“打卡”的地方非此莫属,而西漳公园也好似成为惠山南大门内一颗最亮眼的珍珠。

  “公园值得逛的地方还多着呢。”西漳居民黄女士笑着说,她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看展览、做手作。周天文告诉记者,她的美术馆是第一个进驻公园的文化商户,此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载体在此“落地生根”。记者在旁边的一家雕塑馆看到,这里不仅在室内展示了美轮美奂的雕塑作品,还专门为公园量身定制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雕塑,提升了公园的“颜值”与文化格调。在园内的手作馆,陶艺、珠串等各种手工体验是周边市民亲子活动的首选。

  就在今年1月,华东地区首座以成语为主题的专题展示馆也在西漳公园亮相了。“三让天下”“卧薪尝胆”“程门立雪”等百余个与无锡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成语故事,在这个展示馆内以图文并茂及仿真蜡像和场景的方式生动展现。此外,还有玉器、瓷器等珍贵藏品共同叙述着以江南文化为主线的历史人文传承。

  “从村民到居民,西漳人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文化修养也要提升。”堰桥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李君君表示,西漳公园正是这样一个汲取文化养分的地方,它的文化属性日益加强,今后还将增添图书馆等文化场所。

  深挖“蚕”文化与“船”文化

  说起西漳公园,老一辈的无锡人都会想起西漳蚕种场。西漳蚕种场原名“三五馆”蚕种制造场,1926年由陆子容先生创建。作为江苏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蚕种场之一,西漳蚕种场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走上工业化发展的历史。2014年西漳蚕种场停业,如今已成为一处省保单位。当地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维护修缮了原西漳蚕种场并建设了江南蚕桑文化博物馆,配套种植了40亩桑田,部分民国老房子也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文化场馆。

  “文化具有吸引力,其要素就在于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西漳的蚕桑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在文化顾问马千斤看来,博物馆并不是文化的终极表现,江南水乡蚕桑文化需要用互动形式展现,让市民游客可以看到蚕从蚕卵孵化成蚁蚕、再到做茧、羽化成蝶的全部过程,通过开展桑叶采摘游等,让人们更了解农桑文化。

  “蚕”文化之外,“船”文化也是西漳公园的文化招牌。去年初冬,一艘13米长、2.5米宽的西漳船复原完工、重现江湖。据了解,西漳大船最早诞生于明代,在清代和民国时因性能优越,在航运界享有盛名。在中国水运史、中国造船史中都有西漳船的记载,它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更承载着无锡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眼下,西漳船正在申报市级非遗。马千斤认为,非遗承载的不仅是造船技艺,更应该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西漳船与江南文化、运河文化息息相关,他提议不妨让复原后的西漳船来趟运河之旅,打捞沉淀的历史记忆。

  城市“绿肺”服务于地域文化

  无锡街头巷尾的城市绿地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去处,根据规划,还将有更多的城市游园出现。而它们除了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外,也应赋予传播更多主题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记载和延续城市文脉等多重功能。

  运河公园、西漳公园、玉祁文昌公园、云林文化广场……无锡这些公园有着文化旅游的属性,规划之初也赋予科研、教育等内涵元素。“不同区域的城市公园应该有个性区分,无论是以现代时尚文化为主、纪念性文化为主还是以历史文化为主,都应延续历史文脉,并创造性地挖掘有特色的文化主题。”惠山区文体旅游局局长符志刚说,这样的公园才会是具有个性和特殊吸引力的。就像西漳公园,对“蚕”文化和“船”文化的展示利用,都是在传承堰桥“一包三改”的品格。一个可供子孙后代游乐的公园,必须将所在地域的历史、民俗、科技等文化作为景观表达的内容,并进行提炼和传播。

  “城市地方文化特质的营造,通过对空间、建筑、景观、商业设施、公共设施赋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让这个空间成为表达和体验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区域,例如成都宽窄巷子成为‘最成都’的文化体验空间。”专家表示,城市文化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气质,城市空间格局、建筑、景观等外在形象给人的综合感知,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餐饮住宿、风俗习惯、夜生活等给人带来的综合体验,以及城市对外宣传形成的综合意象,城市公园和文化空间的融合无疑能增加这一意象的感知厚度。(陈菁菁 韩玲)

  本版摄影 宗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