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有关通知,明确景区要坚持防控为先,只开放室外区域,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在强化流量管理上,无锡做得怎么样?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5天小长假,旅游业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旅游市场远未真正“融冰”,但人们因疫情养成的“无预约、不旅游”习惯正逐渐形成。
各大景区
严控30%“红线”
“两部委发的通知,现在省厅还没下发,一旦收到,我们会落实调整。”市文旅局相关人员表示。据了解,此前无锡各大景区有序恢复开放,是严格按照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要求的“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执行的,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景区都把这一“上限”严格控制在了30%甚至更低。
灵山胜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最大日承载量为5.8万人,复开后按游客最舒适标准,日总量以1万人为上限,连日最大承载量的20%都不到。同样,惠山古镇景区日最大承载量虽然是10万人,但在实时监控中,却将日最大限流定在2.5万人,只占原来日最大承载量的25%。
“我们开园初期每日只核定5000人次,而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次。”无锡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及游客春季出游需求变化,景区后来将日最大客流量调整至了1.5万人,但这仍未超过30%的核定值。梅园景区曾在3月16日将景区日最大承载量由每天5000人调高至12000人,“我们日最大承载量有7万人,调整后也不到20%”,梅园相关人员表示。
“五一”出游
预期不应过高
针对清明小长假期间黄山游客爆满,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认为,这不过是部分地区在采取景区免票、派发旅游消费券等刺激措施后出现的个别现象,并不代表旅游行业迎来了全面的恢复期。从无锡的情况来看,“流量王”鼋头渚开园以来接待游客量最多的一天发生在清明小长假第二天,共迎来游客2.15万人,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70%,也远未达到日最大承载量的30%。而三国水浒城清明小长假3天加起来,也只接待了游客1万余人,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即将到来的“五一”将连休5天,这是中国自2008年调整节假日放假方案后“五一”首次放假5天,也是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5天小长假。这一利好消息,又能否让旅游市场出现“报复性消费”?采访中,旅游从业者们均持否定态度。
“今年‘五一’几乎还没游客咨询预订呢”“‘五一’相关旅游产品还没出呢”“游客还在观望中,只有一部分自驾游订房的”……记者采访了锡城多家旅行社,均表示“五一”延长假期也可能达不到预期中的恢复状态,有的旅行社甚至到现在还没复工。从酒店的预定来看,从业者也同样并不乐观。“往年‘五一’期间的预订4月初就开始了,因为房源紧张,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涨价,今年到现在为止,别说涨价甚至降价促销,客房预订量也不多。”一名酒店负责人说。
“无预约、不旅游”
习惯逐渐形成
尽管这次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非常大,“五一”连休5天也未必能让旅游市场真正“融冰”,但人们也因此养成了预约旅游的习惯,不但保障了游览安全,也提升了旅游体验感,无锡景区进入“预约旅游”时代初露端倪。
据了解,疫情期间,无锡已开放景区大部分实行在线预约售票制度,要求游客提前网上实名预约购票,同时结合单日游客总量控制,建立动态管理库存系统。并且实施大数据防控预警,根据单日限流量和预约数据,提前进行客流预报、预警,以更智慧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市民黄老伯说,因为有老年卡,以前到景区游玩,说走就走,“现在也会先拿起手机看看游客量,如果人多就不去凑热闹,如果决定游玩就通过官网等平台提前预约一张免费票。”
“我们倡议‘无预约,不旅游’。”采访中各大景区表示,实名制预约入园会使游览秩序更规范,也可对游客起到分流、错峰游览。疫情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人们多年养成的旅游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对景区来说,疫情也是另一种机遇。”王洁平认为,“实名制售票+在线预约”,虽然是疫情防控的手段,但也是顺应旅游形势发展的一种变化,更是旅游业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提升的体现,能实现景区未来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