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订单数量、新增用户双双回落

生鲜电商再临盘整

  战“疫”时期异常活跃的在线经济,热度开始减弱。记者从多家生鲜电商了解到,进入4月份,订单数量和新增用户均呈现出逐渐回落的趋势,一次性采购总量和采购频次也在减少。当线上买菜不再是最佳的选择时,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的生鲜电商们,面临着重新盘整。

  获客难题,意外被破解

  线上买菜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12年就开始发展。但这一路走得并不舒坦,“生鲜电商,不好做。”市商务局人士提供了一组统计数据,我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4%持平,88%亏损,7%是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了盈利。

  去年生鲜电商行业经历的一轮关门潮中,无锡没能置身事外。从当家易到壹家美食荟,都曾经来势汹汹,时隔二三年便网站关闭、APP闪退,最终消逝在人们视线里。

  “生鲜电商最大的难题是获客。”“小兔买菜”无锡地区负责人黄焱坦言,但这并不容易。尽管花费大量的时间及营销成本,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其实并不明显。数据显示,去年生鲜电商平台的渗透率不足5%。但疫情却“意外”完成了对消费者的市场教育,让很多人养成线上买菜的习惯。

  因为疫情,各大生鲜电商增粉无数:“叮咚买菜”新用户增长率234%,“小兔买菜”新用户、订单量均增长200%,“食行生鲜”订单量增长近3倍,“每日优鲜”40岁以上用户同比增长237%……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往常平台每获得一位新用户,至少要投入30至50元,疫情期间该成本几乎为零。

  线上订单,流失是必然

  生鲜电商“躺赢”的局面,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发生变化。疫情期间,“叮咚买菜”无锡地区每日订单量2万多单,客单价达到100多元;目前每日订单量1.7万多单,客单价70多元;“小兔买菜”之前订单量同比增幅超过200%,现在订单量同比增幅20%。

  对于订单的变化,配送员最有发言权。“前段时间,大包裹很多,最多一个人一次性买了6大周转筐的菜,一单上千元。”食行生鲜李洁告诉记者,原本一条线路的小区只需一辆车送货,疫情时一条线路要派3—4辆车装货。“这段时间送货车恢复了平时的配送节奏。”

  “疫情过后,线上的刚需场景减弱,生鲜的采购量和频次不可避免地会下降。”商务部门人士坦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生鲜电商的订单量虽然回落,但同比增幅远高于整个电商行业。

  当下生鲜电商们正在忙着把战“疫”时期流入的用户们挽留下来,提升用户粘性。“流失是必然的。”采访中,多位生鲜电商负责人表示,关键是从新增用户中沉淀下一批符合平台定位的目标客户群。

  竞争加剧,日子不好过

  疫情期间,火爆的线上买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供应链短缺、运力不足等,这些由来已久的短板,也是此前很多生鲜平台被市场淘汰的原因。商务部门人士表示,这些短板不解决,生鲜电商的前景仍是一个问号。

  “履约成本和高损耗是生鲜电商除获客之外的另外两大痛点。”黄焱说。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小兔买菜”为每个前置仓都配备了10家以上的小门店。“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黄焱介绍,此举一来方便那些喜欢挑挑拣拣的用户;二来减轻配送压力,让用户可以预订后就近自提;三来能通过门店把社区的流量转到线上。

  “叮咚买菜”重点关注着提高供应链能力,让品类齐全、有品质的食材准时送到每一个用户手中。“叮咚买菜”陈莹透露,接下来“叮咚买菜”将上马自动化的大仓建设,强化供应链的系统性建设,优化产地布局,走向原产地进行基地直采,减少中间环节,以此降低商品价格。

  “用户量的激增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接下来会有一批生鲜电商在激烈的混战中倒下。”市商务局人士提出,只有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如菜品的丰富程度、品质的管理、冷链物流管理、送货的时效,才能闯过“战国时代”。(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