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淑野
在城市主次干道两边、待开发地块、居民小区里,“毁绿种菜”现象一直是困扰城管部门、社区物业的难题,特别是在郊区和物业配套不完善的老小区里,“毁绿种菜”高发频发,令人头痛。每年管理部门花大力气整治复绿后,往往没过多久就“死灰复燃”。眼下我市正在开展城市环境整治, “毁绿种菜”行为也被纳入整治范围。清理私自开垦的“菜园”、恢复提升公共绿化带绿化,市民们都是支持的,但在清理之余如果能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都市人也能体会到种植耕作的乐趣,相信也会受到市民的欢迎。
在很多人看来平常不过的“毁绿种菜”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公共绿地和景观是市民的共有财产,私自“毁绿种菜”侵害了其他人的权益,有损市容市貌,也降低了小区品位。对于“毁绿种菜”行为,除了坚决清理铲除,还要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比如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利用社区电子屏幕通报违法行为、让毁绿者进行复绿义务劳动、将毁绿行为与个人信用积分挂钩等,有效发动业委会和居民力量,开展主题讨论、亲子活动、网上互动,把保护小区绿化宣传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获得更多居民的理解支持,逐步凝聚共识。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把道路、小区绿化带变为“私家菜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一来老小区绿化工作不如商品房小区,疏于打理的绿植和裸露的土地看着让人惋惜,很多老年人觉得还不如开辟出来种菜;二来大部分人种菜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省一点买菜钱,更多的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体验种植收获的乐趣,这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大国,人们对土地、耕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不无关系。特别是在我市很多安置房小区,居民们从远郊农村搬迁到市区后,还割舍不了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点菜养点花的情结,种植劳作也是一种留住乡愁的方式。
因此在绿化整治提升过程中,不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疏导工作,让都市人也能时常亲近土地、享受种植耕作乐趣。针对喜欢种植的居民,可以加强引导并提供科学种植方法和工具,在居民种植爱好者中推广在屋顶或者自家阳台种花种菜,或者根据条件为居民开辟种植体验园。比如我市新吴区太湖花园二社区,向第三方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喜欢种植的居民免费提供可在自家阳台种植的蔬菜种子和器皿,让居民体会在家当“农夫”的感觉。惠山区长安社区则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自然村周边的空地合理利用,除修建道路、景观外,规划少量菜园供居民种些蔬菜,为他们留住了乡愁。
让都市人体会种植乐趣,周边城市也有不少好做法可供我们借鉴。上海很多老小区由街道统一招标,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亲瓶菜园”,利用废弃商品油桶、水桶、矿泉水瓶子加工成器皿种植当季蔬菜,瓶子放置在专门设计的木架景观上,每一个瓶子都由乐于参与的人家认养,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的同时,也为小区增添了一道独特的微景观。昆山高新区与爱心企业合作,在居民区主题公园闲置场地规划集体验、教育、实用为一体的“七彩田园”,企业职工和周边居民报名参与翻耕、种菜、栽花、除草、收获等各种劳作,收获的应季蔬菜和果实无偿分享给需要帮助的其他居民。
因地制宜开辟“微菜园”,既能让都市人体验到辛勤劳作、春耕秋收的成就感,也达到了和睦邻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不失为整治“毁绿种菜”行为的长远有效之策。
(作者单位:无锡市震泽军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