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5个年产能15万头的新建生猪生产基地年内将建成的消息引起诸多市民关注。“终于能吃到新鲜的本地猪肉了……”人们在高兴的同时又对基地如何保障猪肉供应质量充满企盼。“目前我市生猪自给率不到5%,已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生猪养殖基地都将引入国内外领先设备、推行标准化养殖、废水废气不‘外排’,构建我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
在杨巷镇,投资1.4亿元的宜兴润坤牧业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已完成约30%,进展顺利的话9月初可投入使用。450亩废弃矿山用地流转至公司仅花了一周左右时间,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2周。杨巷镇农服中心副主任邹益锋说,急迫扩产,是要尽快形成年产10万头,安全、高质的生猪生产体系,保障高质量猪肉产品供应。
“未来的猪会健康、快乐生长,这样的猪肉香、有嚼劲。” 宜兴润坤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新说。公司建成后将安装从丹麦进口的环控系统、温控系统,并使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设施使猪舍温度控制在20℃。当猪舍内有气味,物联网会监测到并自动开启风机将形成气味的微小颗粒吸收、排出,引进新鲜空气。猪能吃上“自助餐”,由全自动喂料机自动传输至每个食槽,省工节本。综合盘算下来,现代化猪舍养猪所花的成本可比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节约10%左右,即生猪长一斤肉所花的成本要少0.5元左右。
科学、精细化养殖,是新基地的生产“核心”。在即将开工建设的惠山区智能化生猪养殖基地,未来的生猪养殖模式已初步框定。猪在断奶期、生长育肥期,母猪在妊娠期、哺乳期要吃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
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新养殖基地均将推行生态养殖,通过建沼气池、发酵池等举措,把生产废物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废水处理后再用于冲猪舍等循环利用,实现保供应、保生态平衡。这些基地在猪肉加工、销售方面也将搭上国内大型猪肉供应商的快车,采用冷链运输、包装等技术,开展品牌化营销,进而实现优质优价和可持续发展。
(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