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法治无锡建设推进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一流法治环境。”在4月25日召开的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黄钦对用良法善治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出了殷切期望。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劼表示,全市政法系统将持续加大强法治促发展力度,围绕护航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让法治成为无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鲜明标志。
护航政策集成连发,企业复工走进“春天里”
在4月2日的无锡市第五十五次法治无锡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政法护航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达产政策集成连发,多举措服务助力企稳复苏,积极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长效机制,让企业走进复工达产的“春天里”。
市委政法委会同市政法各单位联合制定《关于全市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强化依法保护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提供优质高效政法公共服务 “三项服务保障举措”,启动全市政法系统干部“下沉一线”当好“八大员”工作机制,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走访企业,把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工作落到位,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法公共服务。
全市政法机关立足自身职能,先后制定出台多项举措,从制度机制层面规范审批流程、促进中小微和涉外企业发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着力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重点领域任务落地落细。
3月26日,市委政法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联合制发“三官一律进网格”文件,市法院出台并启动“百千万”专项行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此外,市司法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关键环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宽严相济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保障
“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巧克力竟是假货!”2020年1月,江阴某超市老板报案,称在网上进购的品牌桶装巧克力经鉴定为假货。警方在广东汕头和普宁先后抓获嫌疑人5名,捣毁两处假冒伪劣进口巧克力的生产窝点,查获数百箱假冒麦提莎、瑞士莲巧克力成品,以及大量商标、包装等物品,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生产生活安全、妨碍企业创新发展,社会民众深恶痛绝。全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持续完善专业手段和协作机制建设,实施全环节全链条打击、涉疫涉企警情快速响应和多警联动处置,及时受理处置各类涉疫警情4.8万余起,调处涉疫矛盾纠纷3000余起,破获侵权假冒案件110余起,抓获嫌疑人300余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0余个,形成强力震慑效应。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及时受理各类涉疫警情4.8万余处,调处涉疫矛盾纠纷3000余起,破获通讯网络诈骗、传统“盗抢骗”案件608起,侦办妨害疫情防控案件175起。自3月份起,部署开展“蓝剑1号”专项行动,共破获涉企盗窃、诈骗案件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挽回经济损失263.7万元,为复工达产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严打违法犯罪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坚持少捕慎诉,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办案影响评估机制,充分调查了解企业运行状况,研判办案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慎重采取逮捕强制措施。惠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企刑事案件中,综合考虑该企业生产的无纺布系疫情防护用品重要原料,且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等因素,决定对该企业负责人取保候审,保障了正常生产经营,后该企业将首批生产的5000个口罩全部捐赠抗疫一线。宜兴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企刑事案件中,对复工复产在即的3家涉案企业及其负责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保障企业如期复工。
积极对接主动问需,服务送进企业“心坎里”
企业复工复产,资金、物资保障至关重要。但交通运输不畅通、司法程序周期长,企业“等不起”怎么办?政法机关全力以赴打通交通“肠梗阻”,让调解驶入“快车道”,执行按下“快进键”,把法律服务送进“车间里”。
惠山法院用“非常速度”为武汉一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排忧解纷,通过微信群在24小时内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履行完毕、账户解封,保障企业快速投入生产。远东控股集团先后参加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及西安、深圳、苏州等地隔离医院建设,宜兴法院依托信息化办案平台,紧急解封其银行账户内1200万元资金,增强民营企业抗疫底气。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共执结涉企案件1505件,执结到位金额6.5亿余元。
公安部门第一时间打通高速公路 “主动脉”和城市交通“微循环”,建立苏锡常通泰五市道路运输畅通机制,简化交管办证流程,为3800余辆防疫物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交警部门还主动上门为紧急驰援武汉的上汽大通60辆负压救护车办理跨省通行临时牌证。
企业复工之初,劳资关系、合同履行、贷款偿还等领域矛盾纠纷多发。企业用工存在劳资纠纷、多重用工、订单违约等不稳定因素,市法院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劳动争议纠纷相关问题政策梳理》,减少劳动诉讼仲裁风险;推动多元解纷机制,发挥市法联商会商事调解中心的“商会调解+司法确认”作用,为涉诉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调解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快调快处涉诉矛盾806件。新吴区检察院依托12309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法律服务中心,主动联系34家高新技术企业,梳理分析影响涉复工达产的六类问题,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市司法局深化“百所帮千企”,组织律所为13000余家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意见建议4657件,组建律师服务团,推出“三免两减”法律服务422件(次),成立跨境贸易等法律服务专家团,为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解决跨国贸易纠纷案件近50起。疫情期间共办理“涉企助企”公证592件,涉疫情公证56件,解答公证咨询5556件,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息技术赋能增效,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企业要复工,人员流动就会加剧,怎样才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全市政法机关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聚焦数据赋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摸清返锡人员底数、实时掌握返锡人员返程落脚情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市公安局强化数据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2月中旬,组建专业团队迅速研发建设“锡康码”核验APP。截至4月26日,“锡康码”累计注册972万人,核验1.03亿人次,有力服务保障了企业复工达产、群众安全出行和城市有序运行。
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司法审判“不打烊”、诉讼服务“不掉线”。全市法院发挥“互联网+审判”功效,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网上执行。截至4月21日,全市法院处理网上立案申请3283件,网上开庭、调解案件1013件。
市司法局推广线上公证服务,江阴市公证处“防疫线上办”助力扬子江船业集团新船顺利交付。惠山区司法局还在惠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设立“远程法援室”,为惠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无接触”审理无锡首例妨害疫情防控口罩诈骗案被告人提供远程刑事辩护。
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公益诉讼的探索力度,充分发挥检察监督数据框架和检察监督数据库作用,积极运用无人机巡航、区块链、卫星遥感技术、快检中心等科技供给破解线索发现、调查取证等难题,形成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吴育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