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解决民生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头等大事。前不久,我省召开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会,动员全省上下深入排查和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构建民生领域的现代治理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所谓民生难题,一般都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并且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较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老新村停车难问题、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问题等。尽管每一项民生难题都有“难”的原因,但只要下定决心,千方百计、多管齐下、精准发力,终归都是可以解决的。
要从制度层面考虑。一些民生难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导致部门间、地区间踢皮球,推诿扯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搞得老百姓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如转接低保户的户口关系时,因存在种种阻碍,导致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明显。根据地区相关规定,人户分离超过三个月,户口不迁到居住地的可以取消低保,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办法难度很大。取消低保,势必导致低保户不能享受相关政策照顾;不取消,一定程度上会有失管失控风险,因而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知如何是好。为此,要在一定层面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出台相应的规定,让转接户口关系顺利、顺畅、顺心。当然,在制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一旦定下来,就要在监督下严格执行,不能伤害公平、引发新矛盾。一个地方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居民幸福指数高,离不开符合当地实际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作保障,因此在政策制定和完善上必须下大功夫。
要从技术环节考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有效支撑,通过平台载体之间的交融互通,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解决诸如已死亡老人继续享受尊老金及各类证明乱象等问题。由于公安系统、民政系统、医疗系统等没有实现信息互通,可能会由于存在时间差或内容的出入,导致社区干部在核查享受尊老金人员时,难免存在一定的差错,偶尔会出现死亡老人继续享受尊老金的情况。此外,窗口服务中首要环节就是提交各类证件、证明和相关材料,一旦群众忘带或者没有准备齐全,就无法办理相关业务,尤其是“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给群众带来不少麻烦。实际上,只要打破信息壁垒,此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政府部门要积极利用目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实际需求,着力开发好用、管用、有用的平台载体,方便群众办事。要打通各部门平台之间的互通渠道,让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最大程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当然,解决民生问题,还需要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好的制度要靠人去实施落实,好的技术也要靠人去主动运用,如果办事的人不担当、不担责,也会导致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级干部要带着责任和情怀持续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在一个个民生问题的破解中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如解决老新村停车难问题时,可以开动脑筋,积极与辖区单位合作,利用共享停车、错时停车等办法解决一部分停车位;还可以因地制宜,将小区内部道路划成单行线,尽量增加停车位。
(作者系梁溪区惠山街道组织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