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教育周刊

推本溯源 稳扎稳打

  □ 刘 臻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关于考前心理,关于复习备考,作为任教高三的语文教师,我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调整身心状态

  受疫情影响,高考延期给考生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战线”拉长的既成事实,需要大家调整身心状态,积极应考。

  语文学科知识量大,要避免因情绪紧张而进行“无章法”的疲劳战,避免因备考时间延长而带来的“无意义”的心理压迫感与倦怠感。考试,除了是对知识掌握程度与思维品质的考查,更是对定力、毅力、体力的全面考量。淡化自身消极情绪,舒缓内心烦躁与压力,是复习备考的必要前提。备考期间,希望考生及时向教师反馈知识困惑,在交流中释放压力,舒缓心境。

  ◆回归知识源头

  本届高三考生备考时间较往届多出了一个月,大量的课内外习题、网络课程学习在为考生积累解题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知识“消化”压力。因此,回归知识源头远比一味“刷题”、盲目进行题海战术更为重要。

  文言文复习要对五册必修课本中常见的实、虚词义项进行回顾整理,诗歌复习要理清基本的表达技巧概念,文学类文本要依据散文或小说的不同文体特征来梳理文本结构、明确答题方向,论述类文本要在以往所做题目中寻找命题者设置干扰选项的方向与规律。

  语文答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绝非无迹可循,认为复习“无抓手”的同学往往是在练习中只注意了量的积累,而缺少了对知识的重温与回顾意识。建议同学们一方面要旧题重做,查漏补缺,通过失分点寻找自己常见的思维“漏洞”,加以填补;另一方面要抓大放小,不要在主观性过强的答案细节上纠结,保持清醒的解题思路。

  ◆注重解题规范

  在最近的复习阶段,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在解题规范方面出现了答非所问的“倒退”迹象,这需要引起重视。规范不同于生搬硬套的所谓“套路”,它是解题或写作构思时应该具备的逻辑思考方向。对同学们而言,在冲刺阶段,要注意题目的类型化整合。譬如文言翻译题型特殊词法现象与句法现象在译句中的体现、不同类型文本的“分析”题与“概括”题区别、“表达效果”题与“意蕴”题同中有异的作答方向、论述类文本筛选信息时“正面经验”与“反向教训”的双向归纳,甚至默写时清晰工整的字迹,都属于答题的基本规范,不可疏忽。写作方面,追求新意不等同于形式上的求奇求怪,更不追求语言上的佶屈聱牙。规范性对记叙文而言是扣合命题要求的事件与主题,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情节叙述;对议论文而言,是准确而深刻的中心论点、完整明晰的观点表述和能言之成理的妥帖事例。无论在考试中选择何样文体,审清题意、理清逻辑、分清主次都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与规范。

  推本溯源,稳扎稳打。冲刺阶段,希望同学们调整学习情绪,重视基础规范,归纳解题方法,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系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