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加速推进

体育中心南门人行天桥预计年内建成

  本报讯 (记者 周洲)芦村、城北、太湖等10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已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完成8座独柱墩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项目,其余17座正在加紧推进……受疫情影响而延缓的实事项目工程,正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活力。昨天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4月末的统计显示,年度45个实事项目已全部启动,37个年底需完成的项目30个已开工或实施。

  疫情突如其来,导致今年部分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较晚,但在各责任方积极与时间赛跑、相关政策和部门服务到位的“护航”下,所有项目有序推进。2月25日刚拿到复工通知、次日立即开始复工建设,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一期项目将后期工程穿插进行。目前一期已基本竣工,完成了地下室、一层次主体结构建设,主体结构施工将于上半年完成。

  为了抢回失去的时间,不少项目推进都发扬了“钉钉子”精神,倒逼工程进度。市民广泛关注的“太湖西大道体育中心南门大型人行天桥”项目复工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对照目标任务,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开启加速模式。目前,体育中心南大门已完成现场临时设施搭建和两根桩基施工,钢箱梁制作完成70%,预计年内建成使用。

  疫情成为文化业态转变的“分隔线”。今年要完成150场次的“文艺进万家”活动,受疫情影响,市文联启动了“线上惠民”模式,举办抗击疫情线上展览、朗诵、演出等活动,同时尝试以各类“云音乐会”“空中剧院”“在线课堂”等线上形式,开展组织各类线上文艺活动,已累计完成50多场次活动。

  “试了下,实时公交线路、乘车码挺方便。”市民赵先生昨天试用了最新上线的城市服务APP“灵锡”,对使用效果非常满意。下载一个“灵锡”,便能享受包括政务办事、交通出行、医疗就医、旅游入园、借书参观等170多项服务,让市民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有文化、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据了解,今年的为民办实事中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整合了城市服务资源的同时提升了服务的技术含量,并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经开发完成并具备初步运用水平,录入静态和动态信息停车场7357个、泊位数总共达122.39万个;以实现全市600多家中小学食堂全透明化监管为目标的“阳光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已完成与苏南食材配送公司订餐平台数据对接,守护着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