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财经周刊

喜见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市金融机构注入制造行业的贷款余额达3234.28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4亿元,同比多增45.69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再次位列全省第一。事实上,此番金融机构爆炸式发力,则是我市贯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提高政策质量,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意见的重要成果,其目的不外乎为实体经济及时“输血供氧”,助力其实现“加速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产业经济的血液。无锡以制造业见长,此乃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而制造业的成长壮大,则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同时,制造业也是金融行业最稳定的市场,两者共荣共生。从全市情况看,近年来,围绕支持制造业、帮扶中小微企业、推动创新转型、助推民生补短板等方面,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据悉,今年2-3月疫情期间,全市累计投放的14.38亿元转贷应急资金,通过“锡信贷”发放的1.39亿元纾困资金,均向民营、小微等实体经济领域倾斜。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与苏州、温州、青岛等城市相较,我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依然不高,特别是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等指标尚存短板,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因此,全市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支持,对于制造业领域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可谓“雪中送炭”。

  当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很多尚属轻资产类型。尤其是在资金方面,此类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势单力薄的特征较为明显。此时,金融机构应想方设法及时对这些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也许,假以时日,借助金融活水的浇灌,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征途中的“潜力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出台实施的诸多“硬核”政策,正为金融活水的涌流打开畅通之门。如将转贷应急资金费率和“锡信贷”贷款利率在原有标准上均下调50%、推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用好30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等政策,无疑可为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期待,在这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我市先进制造业、重大新兴产业、工业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将充分解“渴”,实现成功落地和快速发展。(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