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若江
许多宁静的江南古镇,都是精神文化的原乡,在那里藏着许多历史记忆和人文密码,荡口也是这样。
悠长的石板路上,留下过华贞固、华燧、华察、华夏、华蘅芳、钱穆、钱伟长、王莘等许多名人的足迹;汩汩流淌的北仓河上曾划过唐伯虎、文征明等巨擘名家的画船舟舫。街头巷陌的古宅民居、茶楼酒肆里推杯换盏、笑语吴侬,那是江南人当下温馨而惬意的日常生活。
不过,古镇还有其沉郁厚重的一面,岸边那些老建筑里有着说不尽的历史、道不完的沧桑。在荡口古镇南端的新桥边,紧挨着张塘桥河流入鹅湖的河口处,有一座建于明代的“三公祠”。这座祠堂为明代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所建,因由是要为孙慎、翁大立和王其勤这三位官员树碑立传、扬名立万。
这位被人称为“华太师”的华察,在“三笑”传奇中似乎口碑不佳,而真实的华察却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官员和义善天下的慈善家。华察生活的明代中后期,土地资源集中于巨富豪绅,他们匿田逃税,坐享其利。嘉靖时期,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为此曾先后三次上疏,建议对粮赋主要来源的苏、松、常、杭、嘉、湖地区进行清粮。嘉靖皇帝于是颁旨对旧有赋税制度进行改革。这项改革举措被民间称为“一条鞭法”,即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等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根据各人拥有的田亩数进行税赋征收),而不再根据人丁数字征收粮税。这项举措一方面抑制了土地过快兼并,保护了无田平民利益,另一方面也使税赋收缴顺畅了很多。
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土地丈量、核查田亩的真实数据。当时,不少巨族富户通过各种作弊手段(包括私改步弓角度),藏匿田产,逃避赋税,田亩测量面临诸多困难。巡按苏松监察御史孙慎、督粮苏松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翁大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奉旨来到无锡,会同无锡知县王其勤,着手进行量田清赋。
孙翁王三人不辱使命,秉公办事,很快商定了量田清税方案,这一方案也得到告老还乡的华察的全力配合与支持。量田工作逐级按“鱼鳞册”统计丈量数,知县王其勤则负责现场抽查、复核,以防作弊。“鱼鳞册”相当于今天的“户口簿”,列有业主详细的土地面积、地形、四至、地质情况。为了确保土地丈量的公正公平和公开透明,王其勤还让人制作了一块“步弓石”作为校准器,执行丈量田亩的所有步弓,在量田之前必须先在步弓石上进行校准,以保证数据分毫不差。
历经三个月的核查丈量,共核出漏税的无粮田16万多亩,剔除了无田粮税7000多石,一时民心大振,那些因交不起粮赋而出逃的佃户也陆续返回故土。然而,秉公办事有时会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这次量田清赋损害了某些地方豪绅富户的利益,他们联络亲族中的朝官,联名诬告华察贿赂勾结官员欺上瞒下,并造谣称其在隆亭(今东亭)“私造龙亭,密谋造反”。后来,朝廷派人南下私访,虽无任何证据,但孙慎仍被调离职位,翁大立被革职,王其勤也被调任南京户部主事,明升暗降。华察为三人遭遇愤愤不平,气愤之余,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特在鹅湖边修建“三公祠”,奉祀孙慎、翁大立、王其勤三位廉官,颂扬其丈量土地、清厘田赋、造福一方的功德。祠堂建成时,三公皆健在,故“三公祠”实为一座生祠。
三公祠坐北朝南,面对鹅湖,祠中有思泉亭、学海书院、望月楼、致斋所、衍庆道院,设遗爱堂,列三公像,岁时瞻拜。思泉亭内有一口古井,名“思泉井”,寓意“饮水思源”。侧壁有《思泉亭记》碑刻一块,纪念因丈田清粮而得罪豪门被革职处分的三位官员。祠屋为一进,三间七架,两侧分置明代大学士王世贞、清代状元顾皋等撰石刻碑记共八块。遗爱堂外的西墙上,镶嵌有三块叠置的黄石条,一支“步弓”镌刻其上。步弓(古代丈量田亩的器具),形似圆规,呈“大”字形,两足通高92厘米,肩宽53.5厘米,两足长107厘米,两足间距171厘米,这是当年为丈量土地而特制的标准量具,全国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2006年,三公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建成后,华察还撰写了《无锡县延祥乡首建三公祠记》,宣扬正义,抨击邪恶。“三公”既是指三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也成了“公正公开公平”的代名词,受到后世尊崇。清代康熙、乾隆时都对三公祠进行过修葺。道光十年(1830),无锡县令江之纪再次筹款维修,并撰写《重修三公祠记》。抗战时期和“文革”期间,三公祠皆遭人为破坏,墙倒壁坍,碑刻散失。进入新世纪,在文化复兴大潮中,三公祠再次得以重修,遗爱堂内的《无锡县延祥乡首建三公祠记》《无锡南延区华氏田记》《重修三公祠记》等古碑,也移至室外左墙碑廊,得以公开展示,并重绘三公像。
走进荡口古镇,仿佛穿越了一段久远的历史时空,窄长而清幽的街巷,一头伸向久远的历史深处,一头连通着现代社会的繁华。那些动人的故事虽然时日久远,但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形象却在人们心中得以永生。测量田亩的“步弓石”,也丈量着道德的尺度,“公平公正公开”永远是为官处事的准绳。如果把江南比作一篇恢弘的大赋,荡口不过是一首低调的章回,但这里却是“义善天下”“廉明奉公”文化的原乡之一。今天,“驿江南,回荡口”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念想,来这里追溯历史,回眸过往,追忆先贤,无疑可助人洗涤污秽,清洁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