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来,快时尚在无锡各大购物中心曾红极一时,成为无数消费者追赶潮流的风向标。但随着时尚江湖的迭代,继一年多前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等国外快时尚品牌陆续败走中国之后,今年因为这场漫长而波及范围极广的疫情,ZARA、GAP、Superdry等品牌近期纷纷宣布了大规模的关店计划。以线下自营为核心发展思路的快时尚,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竞争力越来越难以凸显。当红利渐失、消费需求与场景转变、新的消费群体壮大,快时尚市场已经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进入到分化重构的新阶段。
快时尚上演撤退潮
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本就开始走向舞台边缘的快时尚品牌“雪上加霜”,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正在上演大撤退。旗下拥有ZARA等品牌的全球最大服装企业Inditex上月公布了关店计划,最多将关闭1200家门店,相当于总体的16%。GAP、H&M以及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也受疫情影响营收大跌,纷纷暂停部分门店营业。
其实,在此之前,快时尚品牌已经开始走向黯淡。2018年12月,New Look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天猫旗舰店宣布,将关闭中国店铺和天猫旗舰店;去年9月,TOPSHOP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随后,Forever 21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不仅注销了中文官网和天猫、京东等旗舰店,其线下店铺也全线关闭。今年1月31日,GAP旗下品牌Old Navy宣布因其国际业务调整,所有Old Navy线下以及线上商店于3月1日起停止营业。
记者走访发现,在无锡的部分购物中心内,自去年以来包括Forever21 、New look、Old Navy等快时尚品牌都已关闭门店。前几年,也有优衣库、GAP、H&M等品牌门店在购物中心调整中撤退。但新一轮关店潮尚未波及线下门店,在锡城部分购物中心内,传出关店计划的门店基本都在营业中,目前正是夏季打折季。
所谓“快时尚”,主要是指商品上新速度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ZARA和H&M能够在2-4周内生产商品,而传统零售商需要6-9个月之久。可以说,快时尚在“快”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快时尚正是凭着快速响应和高周转这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2005年以来在无锡快速发展,成为零售业内的“超级宠儿”,一度激发起了消费者的购物狂欢,当年也是各大购物中心竞相引入的“客流发动机”品牌。
“现在已经进入快时尚品牌的优选期。”锡城一家购物快中心相关人士称,快时尚已进入大浪淘沙阶段,不再是开一家火一家。不过这位人士也坦言,尽管ZARA等品牌宣布大面积关店计划,但目前在无锡市场上,ZARA、优衣库、GAP等品牌仍有一部分客群。“如果业绩好还是会保留,业绩差的会逐步替换”。
曾经的时尚宠儿为何不再香了?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5月,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4067亿元,同比下降23.5%。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快时尚品牌造成客流销售骤降、现金流压力大、库存积压等影响。不过,疫情给快时尚带来的影响仅仅是导火索。在零售业内人士看来,快时尚的没落是多重因素叠加冲击的结果。
“快时尚品牌兴起时,受众大多是‘75后’‘80后’。如今已过去十多年,以‘90后’‘95后’为核心的群体更加强调消费的个性化、圈层化,他们最看重的早已不是款式的快速、平价了,而是我喜不喜欢,能不能凸显我的品位和个性。”一位服装零售业内人士称,近年来本土一批快时尚品牌反应很快,在设计上紧跟时尚潮流,尺码、风格、款式上也都更贴合本土消费者需求。电商孵化品牌也日渐丰富,不仅有更灵活的新零售渠道,价格上也更有优势。国潮的兴盛也分流了很多消费群体,李宁、波司登走向米兰时装周,足以看出新兴消费者对独特、个性的追求。另外,更符合年轻主流消费群体审美需求的运动品牌近年来不断崛起,成为各大购物中心增长最快的品类。“时尚的风向变化,让曾经风光的快时尚品牌竞争力不断下降。”该人士表示。
而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快时尚的租金承受能力不高,也是一大痛点。在任何一个商场里,快时尚品牌店都要求它的位置优越、面积大,但是商场的坪效却相对比较低。当初,商场引入快时尚主要是看重其吸引客流的能力,但如今快时尚在价格和认可度上都渐失优势,客流也远不如从前。“国外快时尚品牌的租金收益只有运动大店品牌的1/10,国内快时尚品牌的1/5,显得有点鸡肋。”有购物中心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这种背景下,店方也更希望把铺位租给租金承受能力更强的品牌,进行品牌结构和业态结构的升级,因此品牌置换不可避免。
市场格局正在重构
在不断蝶变的商业环境下,快时尚最大的“快”优势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下消费环境的需求。快时尚的日薄西山,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商业理念的没落。消费升级主导下的新商业时代,存量商业加速进入“调改期”。而商业项目对于品牌的选择喜好也在悄然变脸,时尚品牌的市场格局正在重构。
“快时尚品牌今后不会增加,只会优化,保留部分发展呈上升趋势的品牌。”无锡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告诉记者,目前只保留了两家国内快时尚品牌,据透露这两家品牌的年销售增长可达30%左右。另一家一楼的国外快时尚品牌尽管销售比较稳定,但因租金收益低,已被替换成一家生活集合店。荟聚购物中心的多家国外快时尚品牌关店后,目前的接棒者几乎都是当红的国内时尚品牌。而原先偏好一楼、二楼跨楼层租商铺的快时尚品牌,或在这一轮调整中往高楼层发展。也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些快时尚品牌或会实施品牌下沉战略,往社区型购物中心或者三四线城市发展。
与过去相比,如今商业项目更注重体验业态的品质和独特性,引进主力商家的类型愈加多元化。除了这些风生水起的国内快时尚品牌受宠外,运动品牌的大店、概念店、旗舰店在锡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无论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还是李宁、波司登等国产品牌,这两年来都在购物中心升级开业了一家家有别于传统店铺的大型零售店铺。业主方不仅乐见其成,甚至也在有意引导,不仅拿出了一楼黄金楼层,而且给出的面积常常达到七八百平方米。另外,在“颜值经济”爆发的时代,有美妆的地方就有年轻人。线下购物中心为了抓住由“美妆经济”所带来的年轻消费流量,除了引入国际单品牌店之外,近两年来还青睐于更全面的美妆集合店,目前已有包括KKV、调色师等彩妆生活集合店涌向锡城的购物中心。
如今在线下实体店逛一圈,会发现线下商业更多呈现出生活化、社交化、体验化和家庭化的全新形象。被赋予“生活”的内涵,也就意味着项目的业态、品牌、场景等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构建。在商业空间与主题定位等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品牌的不断更新与升级,无疑是项目突围的有效手段之一。(朱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