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倪云林的高士生活

  □阿 福

  清代县志称:“倪瓒,字元镇,居梅里之祗陀村”,而他有多个别号,曰云林,曰懒瓒,曰荆蛮民等等,但他的家族,不是梅里这边的原住民。倪瓒的远祖是西汉御史大夫倪宽,他的十世祖倪硕,曾在西夏国做翰林官。明代县志记载:“宋景祐年间,有倪翰林硕,尝使中国,留不遣,遂隐于都梁(今江苏盱眙)。建炎南渡,子孙因家无锡之祗陀。”建炎南渡,是指宋高宗为女真军队穷追不舍,由北方逃至江南,在杭州建南宋王朝。倪瓒的五世祖倪益,随移民潮走运河南下时,对无锡颇有好感,“爱其地胜俗淳,遂定居焉”。

  这个家族到了无锡,好几代人都是只做生意不做官。因江南水运发达,运河交通便利,无锡一带民丰物阜,而且商业环境好,倪氏经商发家,成为江南巨富人家。到了倪瓒的父辈,其家境就富得只管文章品行之优劣,不必汲汲挣钱。县志称他的伯父倪焕“种学绩文,砥节砺行,以立身扬名自期,元兵南下,主帅辟为桂阳主簿不就,优游岩穴以终”;他的父亲倪炳则“性清约,不妄交,未始一谒权贵之门,晚年安居恬然自得,苔绿满阶,香气绕几,澹如也”。倪瓒本人,是“清姿玉立,有洁癖,好读书,礼乐制度靡不究索,为诗雅淡,有理致……日坐清閟阁,不涉世故,间作溪山小景,人得之如拱璧”。

  江南私家园林多为归隐文人构筑,无锡傍山近水,最得溪山之美,文人园林一度层出不穷。宋元明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一百余处,其中著名者有秦金的寄畅园、邹迪光的愚公谷、华察的嘉遁园、顾可久的清溪庄、高攀龙的高子水居、侯杲的亦园、华云的菰川庄等等,以明代为盛。倪瓒深谙造园艺术,久负盛名的苏州狮子林于元朝至正年间营造时,就请了他去点拨,而他本人早于狮子林十余年所筑的清閟阁,是江南园林最早的典范之作。《无锡园林志》有如下记载:

  清閟阁,元高士云林故居。有云林草堂、朱阳馆、萧闲馆、雪鹤洞。布列碧梧奇石,尊罍彝鼎,法书名画。阁如方塔,高三层,启窗可眺遥峦远浦,云霞万状……“云林”一匾,“云”字摹天台白云寺额,“林”字摹庐山东林寺额,皆王羲之书。云林草堂备极焕丽。

  清閟阁的“閟”字,是闭门谢客之意,当年只有“元末三高士”之一的诸暨人杨维桢、诗文书画均清新流丽的茅山道士张雨等三二好友,方可入内一览。清光绪县志称:“瓒名闻外国使,有过者操沉香百斤为贽,求一至清閟,不许,乃再拜去。”当时倪瓒的文人生活,可谓雅致之极,不食人间烟火。他所吟《清閟阁》一诗,于此可见一斑:

  眼见藤梢已过墙,手拈书卷复堆床;闲临水槛亲鱼鸟,欲出柴门畏虎狼;冠制不嫌龟壳小,衣裾新翦鹤翎长;从来任拙惟疏懒,一月秋阴不下堂。

  倪瓒的千古留名,是他把中国文人画推至一个炫目的高峰。清光绪县志称:“其画简淡,世推为逸品第一,与黄公望、吴镇、王蒙齐名,有元四大家之目。”此说为中国书画史之定论而众所周知。

  倪瓒造清閟阁,“藏书及古鼎彝书画甚富”,无疑倚赖其丰厚家财,但他的雅士生活,除衣食无忧不涉世故外,却有另一种脱俗举动令人瞠目结舌。明弘治县志记载:“家故饶资,一日弃田宅去,曰天下多事矣,吾将遨游以玩世,自是往来五湖三泖间二十余年。”

  这可是平白无故的一天,倪瓒突然“鬻其产,散与亲旧”,离开他精心构筑的清閟阁,扁舟一叶,或游山玩水,或探亲访友,逍遥自在,适性任情,出没于本地的河湖港汊间,于贫病孤苦中悄然辞世。

  本地民间对倪瓒的津津乐道,多是他的洁癖故事。或讲他于茅坑中铺了厚厚一层鹅毛,或讲他雨后吩咐书童拿抹布拭窗外的梧桐叶,或讲他坐牢时也要传食狱卒“举案齐眉”,怕狱卒有唾沫星喷到他的饭盆里,不一而足。倪瓒在太湖上被张士信狠狠打了一顿,几乎就要送命,事后有人问他为何不发一言,相传他是如此回答:“开口便俗!”

  倪瓒的不谙世故为世人盛传,而他的尊师重道、通情达理的一面,则鲜为人知。县志记载:“其师巩昌王文友,老而无嗣,奉养以终,其身殁,为殓葬。”这个陇西籍的王文友,就是无锡第一部县志、元朝《至正无锡志》的编纂人王仁辅,他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就住在倪瓒家里,是倪瓒的启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