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追忆锡帮菜大师二三事

  □都大明

  说到锡帮菜的传承,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的高浩兴。无锡菜是全国著名的菜帮,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相当重要的还在于它传承谱系的清晰有序。锡菜一百多年来随锡城工商业崛起而兴盛,各帮兼容中京都菜一枝独秀,与本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吸收了船菜的精华,锡帮菜逐渐全面形成。在锡帮菜的当代传承传播中,无锡京都菜举足轻重,成为整个锡帮菜中杰出的代表,百年来已承七代,传承脉络最清晰,传播最广泛,传承的弟子最多,其中重量级的名师众多,而高浩兴以无锡京都菜嫡系第三代传人的身份,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高浩兴是无锡锡北西漳人,13岁到万前路的一个饭粥摊当学徒,1955年进入中国饭店,拜名厨费祥生为师。这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开始了烹饪餐饮大师之旅。

  高浩兴聪明好学,勤于继承和开拓创新,经过20多年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烹饪技艺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他创制的“三丝湖鲜”“香松银鱼”“莲荷童鸡”等菜肴已成为无锡地方名菜。1983年,他参加了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在最后颁奖的欢庆晚宴上,将有36款名菜进入现场表演品鉴。高浩兴的梁溪脆鳝入选制作。晚宴上,梁溪脆鳝一上,先声夺人,尤其是各界名流中南方人不少,梁溪脆鳝又是一道久违的江南名菜,众人对此赞誉有加。特别是有一桌文艺影视界人士最活跃,戏剧家协会会长曹禺、摄影家协会会长徐肖冰,还有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著名演员王晓棠等,这些艺术界人士提议:在一次宴席上同时品尝这36款全国各地的经典名菜,机会难得,倡议大家评选出三个最佳。这一下子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响应。最后评出了梁溪脆鳝、葡萄鱼和纸包鸡三款为36款极品中之最佳。接下来,新闻媒体广为报道,一夜之间,一菜成名。

  都说名店、名师、名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名店作为一个平台,对于名菜的形成,特别是名师的成长至关重要,高浩兴正是由于中国饭店这个平台才能终成大师,全国闻名。他从厨师到班组长到餐饮部的负责人,到店的总经理,一路上跟随着中国饭店发展。中国饭店造就了高浩兴,他也曾努力创新发展着中国饭店。

  20世纪80年代的无锡中国饭店,服务员全部穿西装,带领结,穿皮鞋,饭店的规模和服务上去了,菜品质量也同时跟上。龙凤腿、梁溪脆鳝、龙眼鳝片、天下第一菜等,都是中外顾客百吃不厌的名菜。

  高浩兴当时在中国饭店,还有几处精彩之笔:涉外餐厅非常有名;率先建立了点心间;还仿效上海和平饭店请来了老年爵士乐队在餐厅演奏,轰动一时,很多境外的旅游团队前来,老外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有美食,又有美乐……

  高浩兴还很重视店里的文化建设,店名请了当时江苏最有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书写。更有件事,高浩兴总是提起的:当时无锡饮食公司正好在筹备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太湖酒楼。一天市里通知高浩兴,费孝通先生在无锡,中午要来吃饭。那天全店都满了,最后只能在办公室里放了一个小方台,几样地道无锡菜让费老吃得非常开心。这时,高浩兴就请求费老为荷兰的太湖酒楼题个名。费老表示印章没带,回到北京写了以后可以寄给他。几天后,果然收到了费老的题名。无锡在荷兰开的酒楼,也是江苏省改革开放后首个海外酒店,就是用的这个题名。

  高浩兴晚年过得充实精彩,特别是把他的余热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他热爱的餐饮事业。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扶持行业里的晚辈,并对无锡的几个老字号复兴关爱有加,三番五次去指导老烧鱼、烧划水、梁溪脆鳝的制作方式,而且还拍摄了《梁溪脆鳝》专题电视纪录片。

  高浩兴作为菜点制作顾问的《无锡味道》也已正式出版了,他为此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出席了每一次专家论证会,全面指导菜品拍摄。这是他一生烹饪餐饮事业最好的收官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