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躬身向下“焐热”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 赵怀忠

  除了有些难点问题确实需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外,让锡城百姓经常惦记、总在期盼的许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其实并不难解决。只要街道、社区和政府职能部门躬身向下去“焐热”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近五成以上民忧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民生补短板工作会议上,我市站在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全省领先和更高水平保障民生福祉的高度,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和解民忧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把“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作为新时代民生问卷,发力推动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城市,无锡经济实力和城市影响力都较强。但不可否认,城市发展成果与锡城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前段时间,市领导带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补短板和解民忧为目标,对全市民生领域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起底”大排查,重点梳理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环境、居住等8个方面28个具体问题。细致“剥开”这些问题后不难发现,除了有些难点问题确实需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外,让锡城百姓经常惦记、总在期盼的许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其实并不难解决。只要街道、社区和政府职能部门躬身向下去“焐热”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近五成以上民忧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方面,对待群众反映的诸如房屋年久漏雨、小区没有健身场地、出行不便、环境脏乱、老小区安装电梯、企业招工难等问题,不能认为这些问题“一地鸡毛”又司空见惯,于是不当回事甚至充耳不闻。其实,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是老百姓心里搁不下的大事。今年8月,我市震泽三村几位高龄老人联名反映居住小区供水管道年久失修用水困难的问题,随后在市领导关注下,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这一多年历史遗留问题不到一月便得以解决。烈日下,这些老人送来西瓜递上凉茶又是感动又是感谢,解决管道失修,“焐热”的这一公里,其实是让老人们等得太久了。另一方面,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撂挑子”“踢皮球”,怕担事,相互推诿。去年初有媒体报道说,有居民就锡城某处环境脏乱差问题投诉,结果有关单位之间相互推诿,竟让这个问题工单在两三个月内“转圈”了数十次,经有关部门协调交由街道后才得到处理,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值得点赞的是,今年以来,我市以“组合拳”形式,连续推出“无难事、悉心办”“先通后办”“变接访为下访”等服务品牌,开通“服务民生直通车”,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努力用部门“辛苦指数”换取百姓“幸福指数”。

  “焐热”这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助人风尚。解决民生问题,政府部门是主体,但社会参与不可或缺。邻里和睦、与人礼让、凡人相助、自立自强……贴得近,更能传递出温暖和力量。

  提高民生温度,最重要的是街道、社区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走近群众贴近生活,用心用情地帮群众解决每一个难题,“焐热”了这最后一公里,既促进了社会和谐,也让生活在锡城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

  (作者系梁溪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