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逯恒贞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其中江苏与上海、山东等被划入高流行水平地区。无锡的小胖墩情况如何?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
低龄段儿童肥胖更多发,小胖墩中男孩多于女孩
无锡市疾控中心每年进行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通过所有中小学健康体检数据监测超重肥胖趋势。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两个极端:营养过剩造成超重或肥胖,营养不够或不均衡造成营养不良,两种身体发育形态都对学生身心造成损害。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部副主任钱红丹介绍,近些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小胖墩越来越多了。而且监测数据显示,男孩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孩,相比高年龄段,低年龄段超重肥胖的孩子相对更多。
据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依据的是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计算BMI时,年龄精确到以半岁为单位,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孩子胖不胖,不仅要看身高、体重,还要依据年龄和性别。根据“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以10岁儿童为例,男孩BMI值为19.2即可判定为超重,BMI值21.9为肥胖;女孩BMI值19.5为超重,BMI值21.5为肥胖。专家表示,这就提醒家长,在关注孩子生长发育中,不应仅看外观体型,当发现孩子偏胖时,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初步做个判断。
肥胖本身就是病,一查会发现这么多并发症
“孩子胖胖的,可爱”“胖了身体壮”,普通的胖与肥胖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无锡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旭介绍,超重指的是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一种前肥胖状态。肥胖则是由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个子1.5米出头,体重却超过70公斤,11岁的小明(化名)是个小胖墩,最近来到市儿童医院就诊。因为太胖来看医生,没想到检查下来竟发现了严重问题。医生说,小明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肝脏B超发现肝脏里好多脂肪,被诊断为脂肪肝。最可怕的是,发现这一切之前,患儿身体没有什么症状,只是看起来太胖。根据种种指标,小明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仅靠饮食、运动干预已经不够,需要药物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肥胖就是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危害就像“温水煮青蛙”,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徐旭介绍,门诊中很多患儿都是各种并发症出现了才来就诊,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肥胖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性早熟、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等,这些都是肥胖易引起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而且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轻度肥胖可能会导致早发育,而重度肥胖又会抑制发育,不及时干预还可能造成功能损害。
不管何种小儿肥胖,都离不开科学饮食和规律运动
《实施方案》指出,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且会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肥胖防控,不仅要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增加户外锻炼,还要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在调查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关于学生饮食、运动行为的项目就有8项,近一周“喝过几次含糖饮料”“吃过几次甜食”“吃过几次油炸食物”“吃过几次新鲜水果”“你有几天能做到每天至少60分钟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等。如今孩子们更易接触到甜的食物,像很多饮料、零食中都有糖分,却不易引起注意。高年级的孩子课业压力大,往往运动时间很少,还会缺乏睡眠,这些都让孩子们看起来“变懒了”。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看手机、平板成了学习之余的休息放松方式,更让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变得困难。
“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肥胖,都是以饮食管理为主。此外,还包括解除肥胖儿的精神负担、增加体格锻炼等。”徐旭建议,儿童青少年的日常饮食应该按照三份蔬菜一份荤菜的配比,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减少在外就餐,少吃零食甜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如今不少家长喜欢自己做蛋糕、饼干,自认为健康,殊不知原料中的黄油、奶油、糖等已经超出了身体正常需要的摄入量。提高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慢跑、球类、游泳等多样化的运动。家长还要为孩子做好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对孩子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