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焕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江南大学将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并结合无锡发展需求和自身的研究特色,为无锡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贡献力量。
●推进无锡特色文化科研创新
对江南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江南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9月,江南大学正式成立江南文化研究院。研究院立足无锡、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是将研究、转化、推广、交流融为一体的开放性协同式研究平台与高地。研究院成立后,充分整合无锡各方面的江南文化研究资源,共建共享无锡运河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库、数据库,通过多方联动,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在理论研究、品牌策划、数据库建设、交流共享等方面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十四五”期间,江南文化研究院将依托江南大学原有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已经建立起来的一大批市校共建的研究中心,来构建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江南智库,推出江南智库专刊,评选无锡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奖,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峰论坛,打造城市的学术名片,积极传播运河文化、江南文化、吴文化。
●推进无锡特色文化事业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无锡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出要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也是无锡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无锡的古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可以说是无锡经济的命脉,也是厚积无锡千年文化的彩带。大运河流淌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维系了绵延不绝的江南文脉。
随着运河文化带无锡段的建设,运河畔的文化地标一个个崛起,彰显了无锡特色运河文化的软实力。江南大学将利用底蕴深厚的科技、人才、文化资源,加快整合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等相关院系资源,成立一支专业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团队,规划建立具备综合治理能力的研究中心,提升运河景观带的建设水平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江南大学还将和无锡市在运河文化景观带、运河生态文化景观示范工程、运河文化博物馆、运河文化驿站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打造多姿多彩的无锡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高校将优势学科融入并引领城市新兴产业的示范工程建设,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改造为重点,有利于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协助提升城市品质。
(王皖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