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包宗顺
编者按:近日,我市在市委党校召开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无锡“十四五”发展研讨会,来自安徽省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宜居和国际化水平、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打造文化强国示范区、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等内容,为无锡发展建言献策把脉定向。本版特对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发言观点进行整理摘编,敬请关注。
农业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无锡要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就一定要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责任和担当。无锡是全国最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地区,当时就是要以苏南地区为实验基地,创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技术体系。作为鱼米之乡,无锡历来高度重视乡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具有江南特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无锡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明显的优势,无锡境内以平原为主,河道纵横,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无锡有众多的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如太湖三白、阳山水蜜桃、杨巷大米、甘露青鱼、鸿山葡萄等。以这些农产品为标志的产业特色区已经粗具规模,而且也已经建成一批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除此之外,无锡地区经济发达、人才汇聚、财力雄厚,位于无锡的江南大学食品相关专业在国内都是一流,省内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也为无锡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但无锡推进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挑战也不小,从大的方面来说,无锡推进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挑战主要有人多地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老年化问题日趋严峻等。同其他省份相比,尤其是同沿海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江苏省农产品生产总量一直是排在前列的,但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首先就是省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少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不光是无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挑战,也是整个江苏省的短板。另外就是农产品深加工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就无锡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来说,一是要创新投资重点和投资方式,着力培养两到三家立足于无锡或者立足于江苏省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无锡乃至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大型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可以有效地突破地域资源的限制,进行更加广阔的农业产业布局。二是以大型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快提升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三是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点,逐步向产品的上下游拓展延伸,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具体来说,可以针对苏南地区淡水养殖产品丰富的特点,由龙头企业主导,引进一流的技术人才,以淡水养殖产品加工为主导目标,在无锡创建水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个地块的不同再复制建立其他类型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服务范围由苏锡常地区逐步向外拓宽。
(王皖杰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