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解决民生难题 要开出精准药方

  □ 轶 夫

  电动自行车是很多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也是市民短距离出行的优选交通工具,但电动车、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的停放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一个难题。近日,经开区相关部门在区域内金融商务街等非机动车停放需求较大的区域,新划设了一批非机动车停放车位,并发出通告要求非机动车必须停放到泊位框线内,做到“停车必入框、入框必同向”。观察了几天发现,海岸城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提升了很多,车主基本都能做到按规定要求停放。

  实际上,很多市民也想将电动车按规定停放,但有的地方苦于车位难寻,管理部门增划了停车位,并要求路外公共区域(含物业管理区域)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对外开放,可以缓解市民的停车难题,避免非机动车停放到绿化带、人行道内,减少无序杂乱停放,于市民于市容环境都是一件大好事。

  在城市建设中,除了停车,还有如厕等民生难题。笔者曾在市区某机关办公大楼前看到,前来办事的社会车辆停得很整齐,保安管理也很严格,旁边的口袋小公园建设得也很好,但办事人员反映公共厕所难找,如厕难题不好解决。人有三急啊,办公大楼不到时间还不能进,特别是为了疫情防控,各单位管理严格,外人不能随便进入,附近没有公共厕所,难免会让市民觉得很不方便。希望有关部门在一定的地域能增加一些便民厕所,不一定都要建多么高大上的厕所,只要基本功能具备、干净卫生就好,以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比如在广瑞路周边的弄堂里,相关部门建起了多座袖珍型公厕,男女厕所各有两到三个厕位,虽然规模小了点,但是内部干净整洁,环卫工人定时会过来打扫,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如厕难题。公园内、道路旁都可以见缝插针多建一些类似的袖珍公厕,满足市民需求,化解如厕难题。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难题事关市民切身利益,需要相关部门察实情,开出精准药方,在对一个个问题的精准解决中,增进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让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作者系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