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休闲+文化”让主题公园更有魅力

  □ 孙一凡

  绿地、公园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是市民日常休闲锻炼、游玩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在提供常规休闲场地和设施基础上,根据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文明水平提升需要,为公园植入不同主题的文化元素,可以赋予传统公园新功能,开辟历史文化传承、科学普及、文明宣传的新阵地,也让公园避免了同质化,有了更多个性、特色。

  近日,位于太湖新城的无锡市见义勇为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该公园以展示见义勇为文化为主题,建有义士墙、义辞廊、义行壁、义风亭等建筑,荟集了市内外众多名家的书画、雕塑作品,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广场、步道、绿地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生态环境优美。

  见义勇为主题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游乐活动的公共区域,也弘扬了正能量,营造了“倡善行、行义举、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可谓是一举多得,开园后不少市民前往打卡。近几年,无锡地区的主题公园日渐增多。如河埒街道孙蒋社区以“廉”文化及“党建”文化为主题,打造市民公园;堰桥街道结合西漳地块原有文化,以“桑蚕文化”及“西漳船”为主题,打造西漳主题公园,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宜兴探索建立法治文化公园,公园有宪法区域、学法互动区域、民法典区域三大部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法治文化内涵,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知法懂法。

  绿地、公园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是市民日常休闲锻炼、游玩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在提供常规休闲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文明水平提升需要,为公园植入不同主题的文化元素,可以赋予传统公园新功能,开辟历史文化传承、科学普及、文明宣传的新阵地,也让公园避免了同质化,有了更多个性、特色。新时代,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提高,要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还需从内涵入手,进一步提升主题公园的品质。

  丰富主题公园内涵,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主题公园建设归根到底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地方历史、特色,立足区位条件和地域特征,聚焦主题、凸显主题,贪大、贪奇式建设公园要不得,而立足地方特色建立的公园,假以时日就会成为地方的一大招牌,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如扬州的平山堂,在园中附加廉政元素,充分挖掘扬州历史上廉政文化资源,不仅成为了廉政教育基地,也成为了城市著名景区。其次要弘扬主旋律,公园内涵提升应聚焦育人功能,公园本身的公共设施属性也决定了这一载体适合作为文化育人的场所。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比如可以将地方文化、市民守则、崇德倡廉、好人好事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向善向上的良好风气。

  有句话说得好:“三分建、七分管。”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公园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都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主题公园的建设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一建了之,而是要建立长期投入机制,需要落实好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定期更新主题公园的设施设备,推动文化创意及创新实践。部分有条件的公园可以探索提供各种互动体验、演艺活动等服务,进一步聚集公园的人气,发挥好主题公园的文化宣传普及作用。

  (作者单位:宜兴市丁蜀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