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庄
读书,绝对是人生的最大快事。通常,我们固定在某片土地上,过着某种类型的生活,就算变化不少也极有限,哪像在书里可以上天入地、横贯古今中外、与素未谋面的伟大心灵相伴……尤其在今年旅行减少,正好可以一亲书之芳泽。
清晨,我习惯在家附近的小亭阅读,对着两株绿油油的芭蕉翻杂志,内容为诗歌与短篇小说。我认为它们是绝配,前者抒情、跳脱,后者冷静、有节制,从而达到平衡。在众多诗篇中,我最爱“我并不关心现在我走在哪儿,以后会见到些什么景色。我的鞋子底下沾有泥土,泥土里总是藏着未知的种子。我每往前走一步,身后就会开出一片花朵,或是长出一片浓密的白桦林”的句子,仿佛顷刻间身临其境,感受着轻松、希望与美。小说里最欣赏《盛开》,觉得其结构甚为巧妙。作者以女主整理发小历年来给自己网购的物品为线索,细腻地描摹两名女性不同的生活轨迹:一位结婚生子,在琐碎的日子里劳心劳力,憔悴了容颜走形了身材,却也收获了天伦之乐;另一位是年近四十的独身者,依然拥有少女般的外在,活得潇洒恣肆却隐隐传来孤独之感……小说读多了便有了灵感,自己也可以操刀啊!于是我写了篇以男性为主人公的短篇,刻画他如何在诱惑面前最终守住价值观的心路历程,那种创造的感觉真是太愉悦了!
除了小亭,离家不远的书店也是隔三岔五地光顾之处。喜欢在那里喝茶,就着清香袅袅进入书的境界,从而与窗外的现实世界隔一隔。散文集《皮囊》令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故乡的人和事写出了生命的悲喜与沧桑,用文字留驻悠悠岁月中的昔日与情感,非常真实。在长篇小说中,最打动我的是胡赛尼的《灿烂千阳》。主角是两名阿富汗女性、同一丈夫的妻子,她们共同经历可怕的战争、令人发指的家暴和无助的贫穷,却缔结了纯真的情谊、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正如封面上那句“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后面都有一个灵魂”。作者极会讲故事,文笔细腻充满张力,让人触摸到她们的心灵,潸然泪下!于我而言,阿富汗是个遥远陌生、饱受战乱的国度,而这本书却让自己领略其灿烂文化,比如巴米扬大佛,歌颂喀布尔的美丽诗句:“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另外,古诗文之类的国粹是必不可少的。今年在阅读之外还增添了行走,例如了解到甲骨文的来龙去脉后立马开赴安阳殷墟博物馆,让自己在商王朝的腹地感受其博大精深。最近研究辛弃疾其人其文,于是跑到镇江北固山体会他著名的两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无锡亦有类似的相遇,比如清晨徒步长广溪时一下就踏入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境。虽然前方不见古寺不闻钟磬音,“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却完全是一样的,令我又惊又喜。
那一刻,幸福的水波潺潺流过心田;那一刻,我知道再火、再生动的视频都无法替代读书。因为,它能开启所有的感官,张开想象与体验的翅膀,让每个人构筑属于自己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