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缓解景区停车难,建管并举是出路

  □ 李 杰

  缓解景区停车难题,除了倡导绿色出行、实现公共交通与景区的无缝接轨外,更要有长远发展眼光,通过增加停车场地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大力解决。在重大节日,亦可将景区周边相对空闲的大型停车场设置为景区定点临时停车场地,由定制公交或景区接驳车接送游客,从而分流景区内部的停车压力。

  一次就地过年的实践,激荡出锡城旅游市场新活力。在庆贺旅游给城市带来可喜人气和经济双丰收的同时,让游客印象深刻的是景区停车不便的问题。通过春节假日观察,蠡湖之光周边道路上不少车辆同吃了“红”“黄”两张罚单,动物园景区很多车辆不得不停靠在距入口处两三公里之外, 高峰时段的梅园景区门前道路更是一路“飘红”……这使得一些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停,还有的因“吃条”遗憾而归。

  其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无锡一些景区的停车难题和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在节假日,如果自驾到稍热景点的话,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停车的困扰:有的景区道路拥堵、有的绕行不便、有的停车场地较远,如果不“起个大早”,一定会“赶个晚集”。而游客因“停车问题”的吐槽和抱怨,降低了我市旅游满意度的评价分值,也直接影响到无锡的整体形象,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得不说,最近几年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在缓解停车难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如在适当位置不断拓宽停车场地、新增停车位,在高峰时段交警、城管严格执法疏导交通,引导临时停靠,协调部分单位开放停车场等。但景区车辆停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齐抓共管,不能单靠哪一个部门和景区来做好。如果一味扩大、增加地面停车场,势必造成绿化的减少、破坏,游客到景区入口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如果放任随意停放,势必造成破窗效应,影响到正常交通通行和城市文明建设;而如果严字当头,以罚代管,一贴了之,势必带来游客的埋怨,这无异于将四海之客拒之门外,与无锡的开放和包容不相符。

  前几年受到诟病的景区如厕问题如今在锡城各大景区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在春节假日接受了全新的考验,受到了很多游客的认可。景区公厕的成功改扩建,何尝不是为缓解景区停车难题提供了思路?

  缓解景区停车难题,除了倡导绿色出行、实现公共交通与景区的无缝接轨外,更要有长远发展眼光,通过增加停车场地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大力解决。对于有条件扩大停车场地的景区,在充分考虑停车场地的绿化、美化和协调,并考虑与景区入口处的接驳、尽量让游客少走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车位,提高接待饱和指数;对于没有条件横向扩大停车场地的景区,要深挖空中和地下资源,积极探索建立地上立体车库和地下车库,走集约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在重大节日,亦可将景区周边相对空闲的大型停车场设置为景区定点临时停车场地,由定制公交或景区接驳车接送游客,从而分流景区内部的停车压力;动物园、鼋头渚等热门景区,不妨借鉴先进景区经验,探索开发车行游览模式,丰富游客的游览感受。

  节假日时,企事业单位、高校等机构的车位空余较多,不妨引导景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高峰时段主动向公众开放停车位,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此外,还要重视依靠科技手段,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智慧停车系统,通过APP一键查询,方便游客停车。

  (作者单位:惠山区政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