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用改革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 包松林

  “无难事、悉心办”,有着严密的逻辑关联,不是说企业没难事,而是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着力办实事做好事,因为悉心用心,最终才让企业没了难事,有了春雨滋润才有秋的收获。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如何把握持续发力的主动权?扣紧招商、宽商、护商的“全链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是关键。

  新年新气象。市政务服务大厅市场准入审批窗口数据显示:新办企业刻章免费措施实施后,今年头两个月全市共有6582家市场主体诞生,各级政府共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约200万元。市场主体的活力如初春梅樱,满枝竞发。

  虽然刻章免费的绝对额不算大,对众多企业却是满满的“微幸福”。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与劣,企业最有发言权。虽然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去年我市新设市场主体61122家,同比增长24.4%,实现了逆势增长。与之呼应的是一个个实笃笃的举措:开办企业最快半个工作日完成,电子营业执照在235个行政事项上广泛运用,综合应用水平全省第一、国内领先。工程审批改革高速推进,“惠企通”上线运行。我市以政策支撑的“超强力度”、机制创新的“秒办速度”和主动服务的“暖心温度”,积极擦亮“无难事、悉心办”招牌,营商环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务必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用更优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无难事、悉心办”,有着严密的逻辑关联,不是说企业没难事,而是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着力办实事做好事,因为悉心用心,最终才让企业没了难事,有了春雨滋润才有秋的收获。

  当前,我市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回头看,用放大镜看,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企业负担仍需减轻,小微企业融资难仍待破解,贸易便利化水平尚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仍需加强。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如何把握持续发力的主动权?扣紧招商、宽商、护商的“全链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是关键。

  担当为先,攻坚克难。目前,营商环境改革已步入深水期,在投资项目审批、企业变更和注销、跨境贸易、融资服务、企业纳税、人才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攻坚克难,之前容易解决的都消化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怎么啃?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从争当排头兵的高度,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时不我待。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在破除隐形壁垒、促进公平竞争、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等方面找差补短,精准施策,聚焦突出问题,大胆改、快速改,以改革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要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简政放权上再下功夫,对审批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消除自由裁量权。要善于“刀刃向内”,压消审批事项,推动由行政分权向市场放权转变。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加大力度为企业减负。同时,着力优化融资环境,针对我市实体经济发达的现状,优化高效服务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产品结构。提高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授信业务考核权重,支持个体经营者创新创业,形成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市场新格局。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破解“数据孤岛”。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组建了大数据管理局,建设集聚数据资源、搭建统一平台、支撑丰富应用的大数据中心,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不可忽视的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不到位,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和“难点”。数据共享程度低,客观上造成了内部数据传播的孤岛效应。因此,加快数据整合共享已刻不容缓,要加强统筹,梳堵解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务数据源。要推进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深入整合运用,促进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便民利企化应用,助推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

  (作者系无锡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