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大师胸怀 非凡眼光

——读钱松喦先生三页手札有感

  □陈 番

  1986年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画册《梁溪书画集》,书名由钱松喦先生题写,布面精装,上覆彩色封面。《序》《跋》以及目录、作者简介等,皆有英文翻译,在当时来说,颇为高大上。

  无锡市书画院成立于1980年10月,这本画册当是为庆祝书画院走过五周年而作。打开画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松喦先生1985年春天写的《序言》:

  “无锡古称梁溪,湖光山色,钟灵毓秀,蔚为人文荟萃之区。历史上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晋顾恺之、元倪云林、明王孟端、清邹一桂等,均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近代大画家有吴观岱、丁云轩等,大书法家有孙寒厓及俞仲还、曹衡之、裘昌年、王峻厓等,又有久居纽约的爱国女文学家兼书法家杨令茀。前辈相继归道山后,以胡汀鹭为无锡艺坛泰斗。”

  钱松喦先生对锡城的书画历史了然于胸,一路娓娓道来。说完胡汀鹭的成就之后继而说道:“继起者,有山水人物画家,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之贺天健,及山水、人物画家诸健秋、顾坤伯、秦古柳,花鸟鱼虫画家陈旧村、孙葆羲。同时还有出生宜兴(今属无锡市)的艺术大师徐悲鸿,早已闻名海内外,不待赘言。”

  古今中外,凡植根于无锡的书坛画苑之佼佼者,尽数网罗。还说到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了专业的无锡书画院。作为特为《梁溪书画集》写的序言,按理说应该对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特别是无锡市书画院的成就大书特书,然而笔者只有一句:“……建立专业之无锡市书画院,由吴荣康任院长,吴善花鸟画,尤擅画鱼乐图,大群锦鳞,象征国运昌盛。”其余仅用“书画院一时人才济济,百花争荣”一语带过。

  读文至此,不免心生谜团,无锡市书画院建院之初书画家的平均年龄虽然不大,却都是出类拔萃,不可小觑。难道钱老“一览众山小”,无视后生小辈,抑或真的如先生所说“我已久离无锡,不免有所隔膜”。当时感觉就是老先生有些厚古薄今。或者出于某种考虑,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

  孙揆均(寒厓)大名鼎鼎且不论;清末俞仲还与廉泉、丁宝书等在上海棋盘街创办文明书局,位于崇安寺的无锡老图书馆是当时中国首个县立图书馆,上面“图书馆”三个字就是他所题写;曹(铨)衡之,当时称为楷隶无锡第一;裘昌年为近代无锡著名书家之一, 鼋头渚入口处“横云小筑”、蠡园旧有的“湖上草堂”皆为其手迹。

  这些前辈虽为后人所景仰,但毕竟与我们有些遥远,目之所及,不如身边虎虎有生气的无锡当代书画家们。

  三十多年后,偶然在古董圈内看到钱松喦先生《序言》的手稿,三页稿纸,钢笔写就。稍一浏览,这些年不能释怀的谜团,一下烟消云散。欣喜之余,重金入手。

  原来钱松喦先生的《序言》在编辑时,有过两次改动。其一涂去“(无锡美术界)在人物画家朱宗之等的领导下”和“中年书法家刘铁平”。

  朱宗之时任无锡美术家协会主席,在市文联工作。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代表作《民间音乐家阿炳》《春满湖山》(合作)入选第五、第六届全国美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是无锡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可惜英年早逝。

  刘铁平更为大家所熟知。就在1985年末,他是第一个走进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小人物”。可以说,钱松喦先生目光如炬,刘铁平是无锡真正走出国门的本土书法家。上世纪,钱松喦先生将故居捐献给国家,有关方面请钱老为故居“芑庐”题写一匾额,先生迟迟未动笔。正好一次刘铁平去南京,拜访钱老。钱老很客气地托刘铁平代写匾额,现在钱松喦先生故居门头砖刻“芑庐”两字,就是刘铁平题写。

  此外,还有一大段文字被砍去:“老一辈书法家,有张涤俗、徐静渔、冒亦诚、史克方、仲许、高石农等。山水人物画家蔡光甫、王汝霖及花鸟画家吴院长夫人钱锺钰。中年一代有山水画家刘达江、华士清等,书法家刘铁平,人物画家裘国骥、杨雨青、王福元等。青年有人物画家梁元,山水画家许惠南。”接着提到“油画家沙白、龚东明,版画家杨春华、周一清夫妇等。”

  正如《孟子》所说:“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使我们想起几年前《江南晚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涉及梁溪画派的渊源与传承,源于1936年萧退庵写给诸健秋的两首诗:

  六法从来气韵先,黏根著迹妄媸妍。成连去海无消息,云水空冥玅已传。

  梁溪画派祖云林,剧似诗坛振雅音。一自吴(观岱)胡蘦茗(汀鹭)后,今看二健(健秋、天健)契桐阴。

  健秋兄以《环云精舍画存》属题,时为丙子,因病未癒,今忽捡获来纸,即书奉正。蜕盦七十有五。

  前一首诗是用传授、学习音乐与绘画的类比,暗示梁溪画派(或称之太湖画派)的传承。

  第二首诗说梁溪画派以倪云林为鼻祖,以诗坛高雅声音的振兴暗喻梁溪画派的崛起。尾联“桐阴”一词是指咸丰同治年间无锡绘画理论家秦祖永所著《桐阴论画》。这句诗说吴观岱、胡汀鹭之后,诸健秋、贺天健得其真传,他们的作品与“桐阴”的理论相符合。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钱松喦先生与萧退庵先生所论暗合。

  为什么“梁溪画派”形成之后就遭到窒息呢?其时抗日已经风起云涌,之后解放战争等,“画派”失去成长壮大的土壤。

  尽管上世纪80年代无锡籍画家董欣宾首倡“太湖画派”,终因时机不成熟而应者寥寥。2005年,无锡文艺界关于无锡“画派”旧事重提。2007年,我们曾在《江南论坛》发表了《“锡派画家”管窥》一文,首次系统勾画了“无锡画派”的雏形。“梁溪画派”“太湖画派”“无锡画派”,应当视为无锡“画派”异名同实的概念。画派的鼻祖自然是倪云林,形成阶段的中坚以吴观岱、胡汀鹭为首,而继之者乃诸健秋、贺天健等大家。

  可以说,萧退庵先生与钱松喦先生在理论上是遥相呼应的。而在世纪之交前后,活跃在无锡画坛上的中流砥柱,也就是梁溪画派的发扬光大者,就是钱松喦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刘达江、华士清、裘国骥、杨雨青、王福元、梁元、许惠南等等一批画家。

  至于被钱老尊称为“老一辈书法家”的张涤俗、徐静渔、冒亦诚、史克方、仲许、高石农等更是独步江东名满天下;蔡光甫、王汝霖、钱锺钰、沙白、龚东明等老书画家各擅其长皆入佳境。版画家杨春华、周一清夫妇上世纪90年代调入南京艺术学院,或为美术系主任或为美术学院资深教授。钱松喦先生提到的每一位书画家,都已成为无锡乃至江苏艺坛的佼佼者,足见钱老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