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芳
“接下来,我要多做一点公益事业。做公益让人开心,我们老年人就是要开心。”在邻居们看来,眼前的刘剑惠一点也不像刚动完手术的花甲老人。她容光焕发,嗓门脆亮,爽朗的笑声有一种天然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熟悉她的人都说,那个爽快又热心的刘阿姨又回来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几年前,刘剑惠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时候的她形容憔悴,头发散乱,眼神透着焦虑甚至是绝望。
那会儿,刘阿姨住在吴桥西路、祖上留下来的一幢老洋房里,全家人和和气气,生活美满。变故从她老公患鼻咽癌开始。之后不久,年近九旬的公公又被确诊胃癌,加上已经卧床十几年的母亲,都靠刘剑惠一个人照料,几乎是24小时的连轴转,让她几近崩溃。“后来弟媳妇也帮着一起照料公公,但不久她就被树砸伤住院,我又多了要照顾的人,自己身体也不好,那段时间,心情特别差。”每每想起往事,刘剑惠唏嘘不已。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强打精神,勉强支撑和维系着整个家庭的生活。
压垮刘剑惠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越来越严重的老房子积水问题。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屋顶开始漏水。另一方面,由于地势低洼,每年梅雨季运河水就会往家中倒灌。2012年汛期时最为严重,“家中积水齐腰深,锅碗瓢盆都飘了起来。”虽然街道、社区调集水泵帮助排水,但因为连着多日无法安睡,刘剑惠身心俱疲,还患上了甲亢,整天以泪洗面,闭门不出。
在丽新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楼梯墙面上,一幅当年防汛救援时留下来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照片里的刘剑惠紧皱着眉头向社区工作人员诉说积水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痛苦。回顾从前,她笑叹:“我都不敢认,自己当时怎么会那么憔悴,那么老!”
投身公益展笑颜
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深夜,刘剑惠一直念叨着能尽早“逃离”这里。
梁溪区建区后不久,老城更新工程全面启动。2017年,吴桥西路被纳入道路拓宽征收范围。拆迁人员上门做工作时,刘剑惠痛痛快快地签了字。当年11月,刘剑惠一家搬入丰涵家园内120平方米的安置房,“当时想,确实要感谢政府,沾了城市更新的光。”更让她开心的是,这里曾是她的老家,搬迁回来后,遇到了很多当年的老邻居。关系亲近些的会悄悄问她,脸色怎么这么差,看着比实际年龄老。
不过,没到半年,老邻居们就发现,原先不修边幅甚至有些精神恍惚的刘剑惠像变了个人,精气神十足。老姐妹不禁打趣她:“真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了。”原来,丽新路社区为了排解她的烦闷和抑郁,分担她的忧虑和困苦,把她发展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在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之后,刘剑惠既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愉悦,也慢慢减少了对自己所处困境的关注,心情日渐开朗。加上儿子毕业回国并结婚生子,心情彻底大变样。
2018年,婆婆去世,刘剑惠多年“苦日子”告一段落。对家中陆续生病的4位老人,她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老人们走得都挺安详。也是在这一年,小孙子出世。新生命的到来让她更加乐观豁达,还不时回到丽新路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成为知名的“暖宅”爱心空间的一员,服务于社区困境老人。
快乐传递正能量
搬迁后,她做得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一幅装饰油画。她还将卧室的电视机挂到屋顶,方便躺着看电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也任性一回。”
前不久,刘剑惠动了个手术,恢复得不错,精神状态很好,对未来充满憧憬,要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和梦想,“我准备去上老年大学,学习唱歌、跳舞。小区、社区都有唱歌跳舞活动,老同学、老朋友聚会也要唱歌,我想学得专业点。”她说,老年生活嘛,就是要过得开心,然后多做好事。
她和我再次约定,等9月份小孙子上幼托班,自己就有时间了,腰再养好一点,一定多去参加志愿服务。“我很喜欢做义工,人开心啊,而且传递正能量,我要一直做下去。”
还是在那面墙上,2018年参与江苏志交会的刘剑惠,留下了另一张判若两人的照片:穿着红色马甲,戴着茶色眼镜,笑容灿烂,写满快乐!
(作者为梁溪区北大街街道丽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