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太湖周刊

初夏胜子岭

  □吴翼民

  太湖第二大岛马山岛有两个古村落——古竹村和檀溪村,它们之间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名叫胜子岭。初夏时节,我随同一拨戏曲票友投宿于胜子岭下的农家乐庄园,面太湖而倚青山,实在是件很惬意的事呢。

  清晨,在一片鸡鸣鸟叫声中,我们沿着胜子岭山坡一路游赏。湖风习习,空气湿润而清新,山道两边皆是竹篱荆笆围拦起的果园,密密匝匝没个尽头。枇杷已近谢幕,扇子般的叶丛里,残余的果子在向我们招手,似让我们赶快留意她的姐妹们已然急不可耐登场亮相哩——红李和醉李俨然出落得袅娜娉婷,一是红妆一是青衣,探首到篱笆外面的,让人瞅一眼便不饮自醉;杨梅树们也挂果累累,尚见青涩,也有半呈胭脂红的,颇显标致,估计再晒上半个月的日头,她们便将红艳艳地出阁哩;水蜜桃也憋着劲儿在酝甜酿蜜,待到成熟时风情万种、艳压群芳……

  真是一片吐尽芬芳、流足蜜甜的山水沃土啊!

  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出产丰饶的肥沃之土,更是人文荟萃的渊薮之地,别处不说,就说眼前这道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胜子岭,每一处山褶皱里都孕育着名人的足迹和故事,足以让后世子孙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乡人说,这道山岭之所以名“胜子岭”,是跟一对许姓父子攸关的。南宋时这里来了一位名医许叔微。他是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上都有卓越建树,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普济本事方》10卷,包括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各科,共收录330余方,至今仍是中医必修之典籍。此外,《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皆奠定了其在伤寒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后世尊为经方派的代表。清代名医叶天士评价许叔微:“盖士而精于医者也。观其用药制方,穷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苟非三折肱,良不易辨。盖其心存普济,于以阐发前人之秘,以嘉惠后人者,厥功伟矣。”后人还这样赞美许叔微:“许公彬彬,孝悌忠纯,愿大才高,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悯,不为利回,不畏权淫,承前启后,仲景始臻,方剂医案,发明创新,乐道遗名,万世永存!”对于许叔微的成就,中央电视台也做过专题介绍。

  传说许叔微夫妇盼子心切,在岭上庙内一番虔诚祭拜,夫人果然得孕,十月怀胎,麟儿降生,就是赓继乃父成就的许必胜。

  许叔微和许必胜父子都是南宋进士,许必胜还是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乙丑科刘章榜进士第三名,是为探花,系“毗陵(常州武进,当时马山受辖常州武进)第一探花”,获授显谟阁待制。对于偏僻的太湖小岛马山而言,父子俩的功名、地位和业绩十分显赫,因此后人就取许必胜的“胜”字来命名这道山梁。“胜子”,既是对有学问和成就之人的尊称,也包含了许叔微在此求子得子的传说佳话。

  许叔微与抗金名将韩世忠交往甚密,经常为“韩家军”的将士们治病疗伤,人品医德为韩世忠看重,所以晚年的韩将军经常驾舟渡太湖到马山岛与许叔微品茗饮酒,共抒忧国忧民之情怀,并为许氏隐居的“梅梁小隐”题写匾额“名医进士”。名将和名医亲密交往的掌故为胜子岭平添得几许风光!

  不仅如此,我眼前这道胜子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早年胜子岭上有座真武行宫,现已不存,只剩行宫西侧岩石上的“剑井”。井直径五尺,深一丈五,上宽下窄,形如剑鞘。传说武当山真武大帝和南海观音云游至此,见胜子岭上豪气冲天,知是宝地,遂相约,各从身边取一物,抛向空中,谁的宝物先落地,宝地就归谁。观音摸出一枚铜钱,真武抽出一柄宝剑,同时抛向空中,两物同时落下,真武之剑不偏不倚正好从钱眼中直插入岩石,化成一井,成为“剑井”。此虽民间神话传说,却能增加观光游兴。

  还有一则掌故倒是可信的,说的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侵扰太湖洞庭西山后准备乘南风大作北上侵扰马迹山,谁知半途风向忽然转北,倭寇贼船逡巡不得前进,一方赖之以安。马山人以为真武神佑,邑人邹之麟书“反风御寇”匾额悬于胜子岭真武行宫,自此每岁三月初三真武行宫香火甚盛。

  ……

  我在胜子岭下行行复行行,咀嚼往昔人文掌故传说之神奇有趣,品味今朝山川田野之和谐丰饶,益发感受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之宏伟不朽。这座太湖小岛处处洋溢着生机——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里,民宿和农家乐遍地开花,这不,不远处又响起了热烈的鞭炮,又一处现代设施的农家庄园盛大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