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演员、无锡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市青年剧协主席王子瑜(小小王彬彬)出身锡剧世家,但他并未从小跟随父辈学习锡剧,而是在12岁入行坐科学昆曲。与父辈两次同台演出锡剧《珍珠塔》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2008年吴文化节期间,为祝贺爷爷王彬彬90大寿和从艺75周年,王子瑜与爷爷、父亲同台演出。扮相俊美、嗓音洪亮的王子瑜甫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这次演出是他首次登台表演锡剧,也是唯一一次祖孙三代同台演出。
2010年,王子瑜第二次和父亲同台演出。宏大的剧场不仅满座,过道里也站满慕名而来的观众。扮戏前的百般忐忑与不安,都在“碰头彩”的热情掌声中消散,他一字不差地成功唱了下来。观众的热情出乎他的意料,让他久久心绪难平。
王子瑜开始反思自己的从艺之路,回望祖父、父亲两代人深耕锡剧界的七十余年,孜孜不倦地演绎《珍珠塔》,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般的意志演好每一场戏,王门的艺术家风点燃了他的“心火”,他在灵魂深处找到了自己的戏“根”。
昆曲的诗情画意和锡剧的情浓韵芳,在他心间厮磨着。“演员有高低,剧种没有好坏”,他最终选择了锡剧,因为有些东西是血脉中割舍不掉的。2011年,王子瑜成为无锡市锡剧院的专业锡剧演员。
跨行回归之路注定不平坦。从沉稳笃实的昆曲老生,转向俊朗飘逸的锡剧小生,从外形到声音都必须做到脱胎换骨的蜕变。以锡剧演员身份数度登台后,偶闻观众对其唱念上的挑剔之言,王子瑜觉得自己还未真正入行,几年的唱功远远不够:“没有捷径可走,下决心啃!”父亲小王彬彬也告诫他:“不要轻视以唱见长的锡剧,更不要依仗嗓音高亮的优长来掩遮自己吐字归韵之短!”
与其他戏剧一样,锡剧也是以唱念做打演故事,只不过表演程式更为生活化。但程式只能作为表演人物的基础,在日常吊嗓、身段、圆场练习之外,王子瑜特别注重对人物心境的琢磨,演员必须先“演人”,演出脸谱下的人物个性。每场戏都要“走心入情”,做好人物内心演变的剖析和勾画,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信,这让他在继承父辈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收获。过硬的戏曲程式功夫和出神入化、让人叫绝的人物心境的表演,已成为王子瑜表演的自我要求。
王子瑜说,父亲小王彬彬将“彬彬腔”传续了40年,如今接力棒已经到了自己手里,“不应让观众看后感到失望,要一代胜似一代”!
作为“彬彬腔”第三代嫡传,王子瑜坦言:“没看到光环,只感到压力。”说起锡剧的创新与发展,他认为,打造浓厚的锡剧艺术氛围,强化锡剧的群众基础,培养青少年锡剧人才非常重要。锡剧传承关键靠人,市场开拓关键在培育。面对断层的观众群体,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培育年轻群体,让欣赏锡剧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剧本创作上,要深入生活实际,反映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用好戏锁定票友,粘住戏迷,扩大观众;要勇于融入现代元素,重视策划包装,合理融入流行元素,适度打造明星效应,着力开拓表演市场,整体改善戏曲传承生态。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王子瑜为代表的无锡市青年戏剧家协会的年轻艺术家们,开始锐意创新,将舞台移到园林之中,在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拈花湾等无锡代表性景点推出文旅融合项目“锡剧周周演”,悠扬动听的唱腔,精致华丽的服饰,古色古香的实景舞台,曲园合璧、移步换景的沉浸式演出……仿佛时空穿越,让年轻观众们不由感叹,传统的魅力竟是如此巨大。(吕涛)
人物简介
王子瑜,无锡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无锡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锡剧“彬彬腔”第三代嫡传。获第五届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