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扶贫先扶智,无锡教育人传承师道大爱

  近日,省委、省政府发文表彰一批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无锡教育电视台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高级中学教学处副主任(挂职)、江苏省宜兴中学教师仇智杰,无锡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孙伟忠,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一小学原支教教师、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周雪琼,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原小学语文教研员、东垣小学副校长(挂职),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教师黄兴安(以上4位以姓氏笔画为序,职务截至2021年6月)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

  仇智杰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高级中学教学处副主任(挂职)

  江苏省宜兴中学教师

  2019年8月,仇智杰来到延安市延长县高级中学,开始了他的“支教”生涯。原定支教一年,现在却已是支教的第三个年头。

  仇智杰常常与学生谈学习,谈理想,以心交心,以诚待人,把自己真正融入他们当中。他精益求精抓好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教研工作,看到学生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呈上升势头,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他说:“选择远方,就不怕风雨。”同事们的关怀鼓励、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最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支教工作虽然清苦、寂寞,但却充实而快乐。

  周雪琼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一小学原支教教师

  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西部儿童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学习条件,让周雪琼总是抹不去想深入当地支教的念想。

  年近五旬,周雪琼来到海东市平安区第一小学支教。走进课堂是她每天最幸福的时刻,那是由53个同学组成的多民族融合班级,在他们的脸蛋上、清澈纯净的眼睛里,周雪琼看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渴求知识的学习欲望。

  周雪琼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养成教育,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她很重视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常常把课内教育教学与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她以身作则,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思想和灵魂。充满爱和激情的支教岁月,是她教育生涯最美的华章。

  孙伟忠

  无锡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自2011年负责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起,十余年间,虽然岗位几经调整,孙伟忠始终怀着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积极推进与陕西延安,新疆霍城、阿合奇以及青海海东等地教育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先后组织无锡140多所学校与当地学校建立结对助学关系;选派32批367人前往支教;接待新疆、陕西1400多人次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来锡挂职学习;组织讲学团500多人次赴陕西、新疆、青海讲学,累计培训教师9000多人次;先后组织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新疆阿合奇、陕西延安等地的教育发展,资助26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开设教育扶智专递课堂;协调爱心企业在阿合奇、延安、海东等地设立“同心同行”助学金,已累计发放120余万元;积极落实与云南大理州、陕西延安市、青海海东市、新疆阿合奇县职业教育结对帮扶任务;做好定期交流回访、日常联系沟通、逢年过节慰问等工作,为支教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黄兴安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原小学语文教研员、东垣小学副校长(挂职),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教师

  42岁,放弃过往荣誉,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来到无锡;45岁,主动报名支教,以教研员的身份走进青海。

  六所学校、三座城市、超3000公里路程……从教30年,黄兴安似乎一直在路上。在青海民和县支教期间,他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用脚步“丈量”当地教学薄弱环节,最多时一天跑了16所偏远教学点。

  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高原缺氧,黄兴安病倒了,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但黄兴安始终坚守着自己对教育的那份热爱。在躬身一线的500多个日夜,黄兴安随时实地考察、指导学科发展,改变了当地几十年来“教研室不教研”的尴尬现状,也让无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高原扎下根来。由他拟定的《民和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八项要求》更是吹响了当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