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如一日,他兢兢业业,言为心声,专注育人,从未停止过努力的脚步,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中学数学学科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他勇于探索,创新实践,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等。如今,作为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的他,辛勤耕耘,正带领全体天一中学师生,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为把天一中学建成“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国际特征,未来特质”的高品质示范高中而不懈努力。
发展来自挑战自我的超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卓君以自己的踏实、细致作风引领实践,收获和分享教育的真谛。
为了规划学校的教学方向,他常常放弃节假日、寒暑假,与各条线的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研讨。学校工作计划9次修订完善,精益求精;高品质示范高中申报,他带领创建团队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细致梳理学校办学现状,科学论证学校发展规划,逐字逐句修改,几易其稿,多次赴沪、宁,或邀请专家对学校的规划方案开展专项论证,形成了71万余字的申报材料。最终形成的“6大工程,17个项目,120项主要工作”的学校发展规划方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成为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实现了省教育厅内涵建设项目的全覆盖,也是无锡唯一的“首批项目大满贯”高中。
他以课题引领,项目推进,不断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他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经验,有近40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级刊物,主编并出版专著《一个STS课程基地的成长》等。
如今,天一中学又站上了新的高度,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开始建设,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天一集团校工作正不断推进……朱卓君说:“人要讲点精神,一个人没有精神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他始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他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为教育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他就是这样一名校长,始终坚守为国育人的担当与责任——心向美好,追求卓越。(周丹)
坚持来自对梦想的执着
要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
每年10月,天一中学举办面向全国的“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活动,这个在全国形成影响的活动,是天一中学课程改革探索的缩影。从“注重情感、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再到着力于“激情参与、质疑探究、平等对话”的“生长课堂”,在朱卓君的引领下,天一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显现出了天一中学特有的风格。
面临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将关注点从“知识”转变为“人的成长”,从关注“怎么教”走向了关注“怎么学”,让学生学习走向“丰富学习”,由他担任所长的江苏省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所落户天一中学,引领全省自主学习探索。
在省内率先探索“三高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天一中学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与高校院所、高新企业、高中学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拓展学校教育资源的外延。朱卓君带领老师们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合作,联合建设近20个创新实验室,并率先引入量子研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课程;同时,还不断引入各类社会资源,开设帆船、网球、烹饪、设计等各类课程达百余门。
丰富的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扎实的基础决定了学生成长的高度,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天一成绩”和“天一精神”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动力来自对教育的热爱
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成长;心中有学生,就有原生的动力;心中有教师,才有学校发展的未来。
从第一年走上讲台开始,朱卓君就为自己树立了教育追求:“让每个孩子拥有精彩梦想,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校长,多年来,他以校为家,守护校园,只要孩子们在学校,他就在学校。每天,他和孩子们一起出早操、一起吃食堂、一起晚自习。校长办公室常常是全校最晚熄灯的一个。朱卓君定期找孩子们谈心,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他说:“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现在,更要帮助他们未来的成长。”
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朱卓君以课程思维设计校园环境,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规划、提升学校教学环境品质,经过三年建设,从智慧教室到自主学习中心,从餐饮中心到厨房教室,从健身步道到帆船课程,天一中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他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从新教师的入职谈话,到骨干教师的专业提升,他都悉心指导。在他的引领下,天一中学教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先行性探索,相关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