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学业上帮不上忙的家长不免会开始焦虑,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因此,今天就来看看家长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支持孩子成长。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自己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眼看着孩子所学知识的难度加大,升学压力倍增,可自己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似乎帮不上什么忙,这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也会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自觉地将这种焦虑情绪放大,影响到亲子沟通。
其实,高中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支持是大有可为的。
首先,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的,就是孩子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简单来说,一个人的能力由天赋和技能组成,古语有云:“勤能补拙”,说的就是天赋和技能的关系,天赋是指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是天生的,而技能则是后天学习养成的,是一个人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学科知识、通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由于学科知识是最容易评估和比较的,因此也受到父母的高度关注,而通用能力如能言善辩、人际交往、阅读表达、学习方法等,还有自我管理能力如自我激励、自我效能、心理调节等,则常被误解为“无用”之学。事实上,现代社会的知识更迭速度史无前例,而真正可以迁移到未来运用的是通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力”也属于后两种能力,而知识的掌握是自主学习的一个结果,并不是目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绝对不能舍本逐末。
了解了孩子在高中阶段需要提升的能力后,家长就知道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擅长自主学习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征?第一,这类孩子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是行动的原动力,能够帮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挑战和探究意识。第二,这类孩子有着较强的自我激励能力,学习的过程不免枯燥乏味,当好奇心备受打击的时候,当结果不那么如愿的时候,及时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能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积极行为。第三,这类孩子掌握了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高中阶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否则就是无效努力。因此,悉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积极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正确引导孩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三步走,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那么,在日常亲子沟通时,家长应该怎么操作?
“你别想这么多了,好好学习就是了。”一句话就把学习推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你看你总是这样,又在看手机了。”给孩子贴上了“总看手机”的消极标签。“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高中的学习还真不是只靠努力就能过关的。
其实,家长可以这么说:“你想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意思,你有没有查过哪些书里有相关的说法,或者和谁聊聊,找一些灵感,说不定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启发?”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是不是学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儿吧,看会儿手机放松一下,劳逸结合”,变消极标签为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增强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瓶颈?”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孩子思考解决的方法。
孩子自主学习力的提升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引导,也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信心。有专业调研显示,大多数高中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很多时候家长不恰当的“打扰”和“唠叨”,影响了舞台上“主角”们的专心表演,让我们多一些肯定的掌声和喝彩,鼓励孩子们在学习的海洋里遨游。 (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