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太湖周刊

你的城市记忆是什么?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城市记忆》评选及征集活动

  城市,

  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更是时代变迁、发展变革的载体,

  这些变化,

  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中,

  在一束束五光十色的灯光里,

  在一阵阵充满喜悦的笑声中。

  无锡,

  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

  历史源远,文明流长,

  这里有如诗如画的山水,

  这里有充满智慧的人们。

  今天无锡城的变化,不仅仅是不断增长的GDP数据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更是城市为历史留下的一些痕迹,

  这种痕迹,

  有的细微,有的宏大,

  有的转瞬即逝,有的隽永绵长……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城市建设活动,最终会留下两种记载:

  一是建筑,二是文字;

  文字是永恒的记忆,

  留住无锡城市发展的精彩片段,也是留住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珍贵记忆。

  《无锡日报》文学副刊至今已经刊发了2000余篇作品,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记忆体,

  从不同视角展现城市建设成就、记录城市面貌,

  每每,跟随作者的笔触,就有不同视角和新鲜眼光来重新理解我们的家园。

  城市的历史是城市中每个人智慧和汗水的凝结,

  今天,我们翻开这些“城市记忆”,

  回味无锡城的“成长故事”,

  寻找脚下这座城市发展的足迹。

  为此,我们展开《城市记忆》评选,梳理了今年以来刊发在《无锡日报》文学版上的若干作品,从他们对城市的描绘入手,挑选了30篇,打开品读城市的这扇门。

  在他们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城市,从来不只是单纯地理上的概念,也不仅仅是房屋街道的简单集合,它包含着独有的文化、精神符号,包含着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先撷取其中一些片段:

  比如,《南长街上的老营生》一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漫步熙熙攘攘的南长街总觉得还少些什么,昔日那穿街走巷的老营生、手艺人虽已绝迹却时常浮现在眼前,他们是这个街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活色生香。

  比如,《老物件新记忆》一文:一旁的胜利门,曾是我白天来、梦里去的地方。想当年,我一次次把船停靠在聚丰园对面环城河的码头旁,把自家竹坊生产的竹篾用品,经过道长巷,沿着中山路送到三阳南北货店、第一副食品店、大众南北货店、人民路日杂商店……

  又比如,《清名桥的诗歌》一文:迎古老的石阶而上,交相辉映的夜灯将一首《夜泊伯渎》映在桥面:“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在这赵孟頫停泊吟咏的地方,寄畅园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建起了这座壮观的单孔花岗岩石拱桥。

  我们邀请身在城市中的你,来细品从作者笔尖透露的变化,感受城市的从前和未来,感受城市最细微之处的脉动。(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