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江阴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耀眼明珠”——

利用“长江牌”让文化火起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最近,在刚刚“破圈”走红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双语带货”主播董宇辉特别推荐了长江三鲜之一鲥鱼,并称其为“水中西施”,他还用“喜闻乐见”“挺靠谱”特别点赞了江阴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由此,属于江阴的“长江文化”火了,从一个小小的直播间向全国传播。

  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阴如何利用长江“王牌”,对外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一份覆盖了35公里长江岸线、987平方公里市域面积的建设方案已经“出炉”。记者获悉,聚焦保护传承、文旅融合、生态治理、数字化保障等六个关键领域,江阴将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至2025年,把江阴打造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耀眼明珠。

  历史文脉为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位于江阴滨江公园中心区域的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是一座全方位展现长江生态文化的主题展馆。馆内,一条160米长的长江飘带让人眼前一亮,沿着这条抽象化、艺术化的飘带一路参观,通过图文展陈,可以从一江涌动的潮水中,了解关于长江、生态、文化与江阴互动的精彩故事。

  从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出发,沿着临江路一路向西,不到5分钟的车程,由黄田港客运大楼改造而成的江阴城市记忆馆映入眼帘。(下转第2版)

  

  利用“长江牌”让文化火起来

  (上接第1版)展馆内的一段段影像、一个个实物模型留住了江阴人心中的港口记忆。“通过文字图片、微缩景观等多种手段,全景式呈现江阴的发展变迁,目的就是延续城市文脉、讲好江阴故事。”江阴城市记忆馆讲解员李佳介绍。

  无论是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还是江阴城市记忆馆,都像是江阴历史文脉的“日记本”。近年来,江阴以文脉为骨,全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除了打造出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城市记忆馆等一批文化新地标,还整体性保护开发了江苏学政衙署、徐霞客故居、刘氏兄弟故居、黄山要塞等一批文物遗迹。

  以数字化力量激活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江阴市工信局相关人士透露,按照建设方案,江阴将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利用多媒体平台、网上直播等信息化手段,推出文化长江、云赏长江、知识长江、云上非遗等丰富数字文化体验,多渠道推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城市名片,不断提升影响力。

  碧水青山为本,彰显滨江亲山抱水特色

  4月,跨锡澄运河桥梁毗陵路桥钢拱桥顺利合龙;6月,跨锡澄运河塘前路桥现浇箱梁成功合龙;近日,服役了近30年的黄田港大桥启动拆除,未来,锡澄运河公园绿道将穿新桥的桥拱而过,与运河公园相得益彰,7座跨锡澄运河的“飞虹”进度已经过半。璀璨的运河文化,与锡澄运河公园融为一体,是江阴彰显水乡文化的人文景观新地标。

  推动长江从“地理空间”转化成为“文化空间”,形成长江下游最壮观、最靓丽的滨江景观带。据介绍,江阴正以碧水青山为本,秉承“还江于民、还水于民”的理念,形成“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文化景观T台,长江—运河文化创意廊将成为江阴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展示区域。

  一批展现“亲山抱水”特色的标志性文旅项目正在打磨。作为运河公园景观功能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乐岛项目以北门岛区域为核心、刘天华故乡为原点、“中国民乐之乡”为基础、通过“改造+新建”,打造集“一厅两馆两中心”、文旅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艺术岛。“全力挖掘江阴‘国乐’IP,使其成为锡澄运河景观带上的点睛之笔。”项目负责人介绍。

  长江生态廊道上,江阴湿地公园建设有着“亲山抱水”的天然优势。建设中的江阴窑港口“鸟岛”绿意盎然,绵延7公里的长江芦苇荡,为鹭类及雁鸭类提供栖息、觅食之地。“好生态引得候鸟来,现在,经常能看到灰鹭、红隼、黑翅鸢等珍稀鸟类从头顶掠过。”经常到江边“打卡”的一位摄影爱好者说。

  文化地标为线,挖掘市镇项目串珠成链

  立足“江、山、河、湖、湾、文”六大特色资源,江阴计划构建“一带两核连镇街、精品项目串碧澄”的长江文化公园空间布局,把城区内的文化地标场馆“串起来”,把镇街园区文化精品点位“连起来”,推进长江江阴段“文、旅、人、生”的融合发展。

  建设方案牵头部门介绍,“一带”即滨江文化休闲观光带。“两核”就是以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为核心,做强做大“徐霞客”超级文化IP,以窑港口湿地保护区为核心,打造“鸟岛”、桃花港湿地、“最美江豚观赏地”等生态文化地标,“特色点”即分散在江阴全市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的一批主题展示点。

  依托黄金岸线,弘扬长江文化,不少沿江镇街已经开始行动。从2020年起,璜土镇就开始在桃花港打造4500亩的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经过两年多的湿地植被修复、动物栖息地恢复,沿江环境脱胎换骨,生态系统有效恢复,还吸引了“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这在江阴境内属于首次。

  长江江畔的美丽小村庄申港街道滨江村在修复芦苇的基础上,打造了渡江战役登陆点公园、长江文化艺术墙、月季庄园等特色景观,以长江文化结合田园风光,展现了滨江村从最原始的江滩风貌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

  地处利港和桃花港之间利港街道黄丹村围绕“渔文化”主线,将盘活历史建筑、留住乡愁记忆的契合点结合到新农村建设中,建设“窑港湿地、芦韵黄丹”,留住了村庄世代渔民的浓浓乡愁。“端午节时,特别组织了村民用芦苇叶包粽子,就是为了重温长江的味道。”黄丹村村委委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