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蕴瑾
昆仑山、祁连山以万马之势一路纵横,到了海东,两条余脉大通山、拉脊山缓缓收住缰绳。余脉之间,三条大河,黄河、湟水河、大通河自南向北奔腾而出。三条大河共同滋养出一片富饶肥沃的土地,史称“三河间”。
高山峡谷,雪峰皑皑;风吹麦浪,油菜花开。海东既有高原草原风情,又有谷地田园风光,这是天赐的福地,三条河流承载大地的一切深情厚谊。
除了三条大河,还有两条河,你或许不知。
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
河湟谷地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发现的柳湾古墓群证实,从4600年前到3600年前,彩陶肆意流淌了一千年。这是目前我国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之一。著名的马家窑文化也遗存于此,见证了古羌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紧密联系,融汇互通。
被发现的彩陶有近2万件之多,陶器上画满了美丽奇特的符号,锯齿纹、圆圈纹、变形蛙纹、三角纹、鱼纹等各种图案交织缠绕。“这是比司马迁《史记》还要早的史记。”北京大学的李伯谦教授如是说。
图案与色彩的漩涡中涌动着古人对生命的纪录和畅想。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雨,细密响亮,落在古老的时光里,落在新时代的岁月里。
古人的审美给予我们启迪、智慧。光阴深深,我们还在画祖先画过的图案。
彩陶之河依旧在流淌。
海东谷地,走一路,一路都是河。
还有条看不见的、年轻的河流一直在流淌。
这条河,流淌在东西部对口帮扶合作的大思路里,流淌在西部土地上的大建设中。
2017年,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前方工作组成立,随即开始资金项目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的工作。
这是一条溯源而上的河流。从零海拔向高海拔流淌,从零点起步向高地建设流淌。
一个前方工作组在海东大地上的艰难跋涉。它比任何一条现实中的河流更为真切,更加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工作组首先要克服的是身体的高原反应,从零海拔的长江入海口到雪域高原,组员们普遍反映出现睡眠障碍,其次才是各项工作艰难推进。
上善若水,在江之尾、海之头长大的前方工作组成员们懂得水文化,懂得水的灵动,融汇变通,曲折向前。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无论何种境遇下都能打开局面、顽强向前的坚韧意志力。
援建的一批产业园、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在海东拔地而起,海东闲余劳动力输送到无锡务工,高原富硒产品直接进入无锡农贸市场,海东企业在无锡可以跨省办理注册……看着工作组的帮扶工作细节,宛如看到一片树枝状水系,水系枝条渗透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振兴,道路、医疗、水、电等民生工程,润物无声,节节拔高。
这条河只有一个使命:往上游,一直往上,奔赴河清海晏,共同富裕。
2021年,无锡前方工作组收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至高荣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刘禹锡的诗句,何尝不是前方工作组的写照。
海东五河,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上游,或高山雪水,或文明滥觞,或东西协作。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归宿,或奔向大海,或融入民族团结、祖国强盛。
发生在河边的故事才是最精彩,参与故事的人物才是最动人。
来海东,看五河竞风流,和河畔之人一起喝青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