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名佳
近期,惠山街道汉悦养老助餐中心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受到周边老年人的交口称赞,该助餐中心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幸福餐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民对这样的社区助餐中心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对于更多社区而言,老年人助餐中心将逐渐成为“刚需”与“标配”。如何办好一家社区助餐中心,使之真正满足老年人及其他居民需求,有不少工作要做。
找到自己的生存路径。对于社区助餐中心的运营,市民政部门及各个板块每年都会给予一定补贴,或者以购买服务形式给予特殊老人就餐补贴。此外,部分街道也会给予一定补贴。这些补贴作为补充运营资金,鼓励、帮助助餐中心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实惠的服务。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补助是不够的。社区助餐中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路径。比如,就助餐服务而言,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但要保证食物的品质、口感,还要注意品种的搭配、营养的均衡,并考虑老年人对菜价的接受程度,以提供真正适合老年人口味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重新定位目标群体。一般而言,社区助餐服务的用户以老年人为主,实际上,目标群体不仅包括老年群体,还可以辐射小区里其他居民。近年来,外卖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从人们对外卖的依赖程度不难发现,现在上班族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较大,不少人在工作之余可能无暇自己买菜做饭。社区助餐服务如果能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也考虑在内,在晚餐时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菜品,以供上班族、学生群体选择,并提供一定的外送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经营思路。当然,这部分服务在定价策略上可以和老年人的助餐服务有所区别。
借助技术为服务助力。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数字技术在提供助餐服务上可以大有作为。这在上海市已有先例,在该市徐家汇街道的食尚书舍社区长者食堂,智能炒菜机、煮面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家社区长者食堂还采用了AI智能结算系统。此外,无人送餐车还可以将饭菜送到指定地点。而在我市的一些助餐中心,老年人通过刷脸就能结算费用,这样的服务非常贴心便捷。可以想象,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更细致暖心的服务,还可延伸至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更多领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要形成用户间的纽带。社区助餐中心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还可以提供一些附加服务让助餐中心成为联系老年人的纽带,让老年人产生更多的归属感。真正的“老有所依”某种程度上讲,不仅要达到物质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有精神上的归属。比如,我市依托一些助餐中心设立的“老年大学”“百姓大舞台”,看似只是唱唱歌、跳跳舞、写写书法的地方,实际上是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这样的附加服务也能更好地增强用户黏性。此外,“夕阳红”群体虽然已不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却有着宝贵的经验财富,这部分的资源也有待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