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探索

强化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

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高地

  □周及真、诸晨江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无锡作为制造业大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速培育一批勇于创新、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坚持把“专精特新”作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让更多的“金种子”破土而出,让更多的“好苗子”茁壮成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把无锡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高地。

  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完善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推进机制、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先后出台了《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无锡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梯次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我市其他中小企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标杆。

  今年我市共有56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是去年的2.5倍;历年累计入围88家,列全省第三(苏州172家、南京106家),占全省的12.39%、全国的0.96%;有256家企业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位居全省第三(苏州398家、南京285家);有50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无锡实体经济基础好,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都具有长期深耕专业领域、重点聚焦关键环节、持续专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发展质效等优秀特质。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5.3%,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266个,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99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75个。日联科技、菲沃泰科技、微导纳米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都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4%,超过规上工业企业14.4个百分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凭借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居于国内前列的市场占有率,也在资本市场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今年已有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

  虽然我市近年来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横向比较看,我市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数量,在省内均排在苏州、南京之后,与我市作为省内工业“第二城”的体量排位不相匹配,且差距呈扩大之势。从内部结构来看,培育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产业以及未来产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还相对偏少,重点产业中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仍需持续壮大。

  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

  在国内城市中,上海、深圳、宁波分别有245家、276家、101家企业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累计认定数量分别为507家、445家、283家,列全国城市榜单二、三、四位。这些城市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法。比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拿出真金白银,给予资金奖励扶持。上海推出“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单户300万元、最高1000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深圳探索扶持企业专项资金“免申即享”,努力实现惠企政策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送达企业。分步推进,建立分层分级、动态跟踪的梯次培育管理工作体系。如深圳构建“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培育工作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主动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

  此外,这些城市还帮助企业对接科研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上海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央企活动,发布大企业创新需求100余项,帮助中小企业对接航天八院、国药、商发、上海电气等16家大企业,并嵌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宁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重点企业绘制红、黄、绿“三色图”,实施精准攻关。宁波还对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的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的办法,吸引高层次人才联合攻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三市各具特色的经验举措,为无锡提供了可资参考、可供借鉴的鲜活案例,也给出了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方法。

  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培育路径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市应积极对标找差、取长补短,立足无锡自身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路径,加快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之势,让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加强政策研发,系统化谋划推进培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解读,积极主动抓好政策兑现落实,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加紧谋划新一轮支持举措,做到培育方向更加丰富多元、支持领域更加清晰明确、资金扶持更加精准高效、申报条件更加精简易懂。鼓励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引导企业“十年磨一剑”,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研发制造、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领域掌握“独门绝技”。聚焦我市“465”现代产业体系和“3010”重点产业链,系统性建设、针对性补强。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相互合作,完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

  加强品牌塑造,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坚持“埋头做质量”与“放手打品牌”相结合,制定企业品牌推广计划。针对发展堵点,提供更精准的要素保障。用好稳增长服务、“两链”护航等专班,对重点企业落实“点对点”驻企服务,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服务方案和产品。探索以专精特新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

  此外,还要营造创新生态,提供有特色的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高效流通和精准匹配。构建共享制造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以技术需求、数据为纽带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聚集。聚焦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融资增信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作者周及真系无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诸晨江系无锡市委研究室财经工作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