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夏季锡城风雨天气较多,一场大风,难免带来一地落叶。如何面对这样的“绿色烦恼”?滨湖区山水城给出了用“生态办法”解决的新路子。近日,滨湖区山水城园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投用,让园林垃圾就地有效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成功实现了植物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园林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枯枝、落叶、谢花、树木与灌木剪枝及其他植物残体等。山水城自然村落众多,邻近太湖生态景观林,绿化面积约380万平方米,每年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能达到4000余吨。此外,作为无锡面积最大的地产鲜果产地,山水城境内有山林面积3.1万亩,果园1.3万亩,每年一到秋冬季,醉李、枇杷、葡萄、翠冠梨、桃树等果树的树枝都要进行修剪,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枯枝落叶。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山水城吴塘社区吴杨路上的园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据了解,这也是滨湖区首个针对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项目,今年7月初建成投用。在破碎车间,只见工人正驾驶着铲车抓机将成捆的树枝放入破碎机里进行第一道程序——粗破碎。经过短短几分钟的处理,落叶枯枝等园林废弃物转眼变成了3—5厘米长的小段。随后,这些枯枝落叶将迎来两种不同的“归宿”。树枝、树根等由于质地较硬,会再次进入破碎机进行“细破碎”,最终进入颗粒机压制,变成一种俗称“燃料棒”的生物质燃料。落叶、青草等废弃物在经过“粗破碎”后,被直接送到发酵平台。“发酵周期为10—15天,发酵完成以后产出的有机基质肥,不仅营养元素丰富,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化平衡,可广泛用于林地、苗圃种植、养护等,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园林建设对栽种基质和土壤改良介质的各种需求。”负责处置中心日常运行的无锡市新利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建国介绍,园林废弃物挤压成固体燃料“燃料棒”后,其能源密度与标准煤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态办法”解决“绿色烦恼”的新路子,带来了社会、经济“双收益”。山水城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园林绿化废弃物需要运往其他板块的处置点进行处理,单单运输处置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处置方式基本是混同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填埋或焚烧,高成本、高污染。山水城园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每年可处置利用相关废弃物3—5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能够达到95%以上。与传统处置方式相比,每年不仅可节约大量运输处置费,还能有效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