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市民通过电动自行车门店“以旧换新”便捷处理旧电池已成为常态。市民张先生近日刚用旧电池抵扣了百余元换上新电瓶,而这块“退役”电池正通过日益完善的回收体系,踏上资源再生的绿色旅程。作为全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心脏,无锡年产超1500万辆电动车。每年我市产生的电动车废铅蓄电池量达10万至12万吨——若处置失当,其污染远超普通废气废水。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回收处理体系,致力于让宝贵的“城市矿山”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走进位于江阴的江苏悦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矩形料池,里面堆满了形态各异的废铅蓄电池。只见废电池沿着传送带进入破碎分拣车间,一台每小时可“吞入”65吨废电池的自动化破碎机高效运转。再经过熔炼、精炼、铸锭等环节,一条条已经制好的铅锭从机器中有序排出,工人们操纵着机械臂将它们逐个垒起、打包。
“最终产出的铅锭纯度高达99.95%。”公司相关负责人郁琛介绍,1吨废铅蓄电池可提取出62%的高纯度再生铅和8%的高品质塑料片,其中再生铅成为制造全新蓄电池的重要原料,塑料片则供应给铅蓄电池外壳生产企业,实现循环利用。这套高效协同的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高达300吨,一年可“消化”约10万吨废铅蓄电池,能基本满足无锡市场上“社会源”旧电池“变废为宝”的需求。
江苏悦诚是无锡唯一一家具备废铅蓄电池处置能力的企业。在市生态环境部门部署支持下,我市已建立起一套“退役”电池的三级回收处理体系。相关人士介绍,无锡现有1800余家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覆盖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维修点、上牌处等,市民可就近交投废电池。这些网点汇集的废电池,经由11家持证集中转运点收运,最终全部进入悦诚的“绿色”处理通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8万吨废旧电池重获新生,实现了“环保进厂、能源出厂”的循环经济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回收体系的效率和透明度,江苏悦诚还自主研发了废旧电池回收交易系统可视化平台,每个网点、转运点负责人信息清晰可见,每块废旧电池从产生、转运到处置的全过程均生成电子台账,实现了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记者通过平台随机查看了梁溪区元意电动车商行和惠山区一集中转运点无锡领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前者已累计回收2631.03千克废旧电池,后者的转运量则超过1100吨,这些实时数据清晰展现了回收体系的规范运行。
记者来到月城镇一家悬挂着明黄色“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标识的门店。负责人潘先生指向一个二维码,“微信扫一扫,就能知道各个型号的回收价了。”他随后打开印有“绿岛小卫士”字样的专用回收箱介绍说,市民进店交易,录入信息,全程配有视频监控,待集中转运点工作人员上门回收时,会同步生成一张专属的电子转运单,如同随行“电子押运”,配合GPS定位,确保电池“在网”流动,去向可追。
当前,回收体系运行良好,但这张数字大网尚未实现“全覆盖”,仍有不少产废门店在体系外“裸奔”。“我们正积极推动平台接入更多网点,构建起覆盖产废、运输、处置全链条的数字化监管网络。”郁琛还建议,集中转运点可将有意愿的流动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如同“快递小哥”接单一样,共同服务于回收链条。她表示,从前端市民扫码交投、网点规范回收,到指定企业集中转运,直至专业工厂拆解再生——只有每一个环节在平台中清晰可见、有序衔接,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资源闭环。这不仅可极大减少污染风险,更“串起”消费者、门店、回收企业、处置工厂与监管部门的信任链条,为循环经济筑牢根基。(陈菁菁、张庭赫、实习生 陆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