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供需平台上线,事后监管变源头治理

零星动火作业迈入“滴滴”时代

  本报讯 家庭、店面装修,哪里去找焊工?如何判断焊工是否持证上岗?分散、隐蔽的零散动火作业如何规范管理?记者昨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经过两年试点,“无锡市零散动火作业供需平台”正式上线,有电焊、气焊、钎焊和热切割等动火作业需求的市民或企业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即可获得持证专业人员上门服务,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模式;同时,政府共安排补贴资金100万元,对于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平台对接零散动火作业需求的,每单补贴50%费用,最高100元。

  长期以来,市面上家庭装修、小店维修等小规模焊接、切割动火作业需求广泛存在,但这些动火作业因场景分散、隐蔽而成为安全管理的难点和痛点。“过去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安全风险,市民和生产经营单位不知道去哪找正规有证的焊工,常常暗藏安全隐患。”市应急管理局规划科技处副处长王耀山介绍,市场上存在部分无证作业人员,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违规操作频发,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为从源头上拧紧“安全阀”,我市打造了零散动火作业供需平台,将分散、隐蔽的零散动火作业引入规范化、透明化、可管理的轨道。

  打开“无锡市零散动火作业供需平台”微信小程序,描述作业类型、地点、时间等信息并下单后,需求信息会即时推送给平台认证的服务机构。目前,已有8家经过严格审核的人力资源公司以及覆盖全市(含江阴、宜兴)的120个线下零散动火作业服务站点入驻平台。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核查作业人员是否持证、证件是否规范。

  “平台上派出的每一名从事熔化焊接与热切割的作业人员都持有与业务相匹配的、合法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在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后才能外出作业。”王耀山解释,之所以选择以人力资源公司而非个人作为平台入驻主体,是因为监管部门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对作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同时公司也必须为作业人员购买相应的保险,本质上是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安全水平。

  对于入驻的人力资源公司与服务站点而言,平台也带来了业务拓展的新机遇。“以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为企业客户提供批量用工服务,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零散需求。”首批入驻平台的无锡市超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IT部部长马裕辰说,无论是市民个人还是街边小店,只要有合规的动火作业需求,公司都能快速响应,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覆盖广度大大提升。

  零散动火作业供需平台的上线,让分散无序的需求转变为集中规范的管理,将被动的事后监管化为主动的源头治理。市应急管理局人士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人员动态监管,并探索将成功经验延伸至更广泛的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领域。

  (张庭赫、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