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从商铺外摆到火爆夜市,管理部门用链式服务、高效治理回应民生需求

激发“夜市经济”跨季节韧性

  傍晚,夕阳西沉,太湖湖面泛起金光。湖边,近湖路夜市开始忙碌起来,摊主沿路两侧摆好了休闲桌椅。不一会儿,四面八方驾车而来的市民挤满了夜市,或品尝草根美食,或休闲娱乐。

  今夏,类似的场景每晚都会出现在全市各地,夏夜的烟火气和文化潮、运动风填满了悠闲时光。各类外摆和市集激发城市烟火气的背后,是全市城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包容监管打造“夜市经济”的为民情怀。据统计,近一年来全市已形成特色集市43个,商业街区设置外摆位55处。跨越寒暑的“夜市经济”正在成形。

  回应民生需求

  市集怎能没有烧烤

  从外摆设置,到夜市火爆,对城市管理的挑战层层“递进”。

  近三年,我市城管部门聚焦外摆、摊点等“小切口”服务事项,陆续出台了《惠民生促发展规范摊点市容管理工作导则》《无锡市疏导点设置管理指引》《无锡市外摆位设置管理指引》等,因地制宜设置外摆位,进一步支持服务企业、商户和群众,形成了湖滨商业街、南长街等外摆聚集区,提升了城市烟火气。

  外摆毕竟是店铺的一部分,且绝大部分为餐饮,一般集中在网红街区,管理服务模式日益成熟。而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自发形成的“夜市”,但因卫生差、噪音大、交通堵等被周边居民投诉。

  夜市,怎么才能管理好、服务好?

  位于新吴区新安街道的近湖路夜市,最为典型。满是樱花的近湖路今年春季自发形成了后备箱集市之后,一夜走红。夜市的火爆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消费活力的同时,无序发展也对环境卫生、周边交通、居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安街道城管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以“疏堵结合”为思路,按照“摊主自治+服务管理”的理念,聚焦外摆管理、交通疏导、食品安全、市容秩序、生态环境等重点环节,迅速启动疏导点设置准入流程,护市、暖市的同时强调规范经营,既解决民生诉求,又为摊主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

  夜市还有一个“标志物”,同样也是管理难点。“没有烧烤的夜市就没有了灵魂。”7月初,专程从锡山区锡东新城驾车30公里来近湖路逛夜市的王小姐如此评价。大部分市民乐见夜市中有烧烤,解决油烟问题也成为烧烤入市的关键。办法总比困难多,城管部门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很快找到解决户外烧烤油烟收集的方法。如今,首批4个烧烤摊位出现在了夜市中。目前,近湖路夜市单日吸纳超130个摊位进驻,高峰人流达1万余人次。

  优化柔性监管

  保障市集运营有序

  今夏,堰新睦邻中心广场一改过去夜晚冷冷清清的景象,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外摆集市红红火火,吸引了周边堰新家园、金惠苑、名园等小区居民前来休闲消费。“现在晚上出门就能逛集市,有吃有玩,还可以和邻居交流,夜生活丰富了。”家住堰新家园的张女士带着孩子一起逛夜市。夜市的出现,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商业活力,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夜市活力的背后是城管部门的柔性监管。为确保外摆经济健康有序、兼顾市容环境,惠山城管创新管理模式,由城管部门与市场物业管理人员组成“外摆管理联合小组”,从商户报备经营、规范经营时间地点,到环境卫生维护、商品质量把控、安全秩序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细致规定,为集市的规范化运营提供了明确指引。堰桥街道城管部门片区负责人费秋云介绍:“柔性监管之下,商户们现在都养成了自觉维护秩序的习惯,很少出现城管人员出面‘硬管理’。”

  同样在柔性监管之下,“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展现出别样的夜间经济活力图景,比烟火气更多的是文化气息。人们在青石板路两侧凉棚下的咖啡座上,或品咖闲谈,或捧书阅读。而村中心广场上的“星野漫游・村前夜巷”主题夜市,以音乐现场、沉浸直播、烟火美食、微醺体验四大核心模块,成功打造了年轻人的夜间社交场。

  柔性监管之下,夜市商户普遍自觉自律,城管部门得以将更多精力用于细节服务。新安街道城管中队为缺少基础环卫设施的近湖路配备了3个临时公厕、10个垃圾桶、8名保洁人员,摊主们也自备铺设地垫防油污,实现“垃圾当日清、路面无异味”。据了解,城管部门还为多个夜市引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时掌握经营数据、摊位营业情况、健康证有效期等重要信息,保障市集有序运营。

  链式思维引航

  让市集从夏旺到冬

  锡山区的“足球夜市”嘉年华在今夏格外热闹,从东亭老街、查桥商业街外摆夜市、九里仓轻文旅街区,到荡口古镇、农博园、蓝光五彩城美食夜市,处处都有“看赛事+品美食+享游戏”的沉浸式夏夜狂欢,“苏超+夜市”让参与夜间消费的市民收获了双倍快乐。

  “苏超夜市”的出现,得益于无锡城管以链式服务为支撑,让治理过程更高效。“准入审批—秩序管理—执法保障—协同治理”全链条服务体系,既守住底线又激发活力,既提升效率又保障透明,实现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良性互动。这在老城区的夜市设置上尤为明显。太湖广场的“苏超之夏”欢购夏夜市集,串联起啤酒消费、美食体验、外贸优品市集和大宗商品展区拓展消费场景;西水东商业街的民谣啤酒节,从音乐到体育,多主题活动接力,构建起“日夜衔接、多元沉浸”的消费生态;明珠广场“夏浪奇遇·潮聚明珠”活动,在二次元经济的深耕与业态创新的融合中,为年轻群体打造了独特的夜间天地;运河汇·飞鸟集则另辟蹊径,聚焦宠物经济打造独特夜间生态。在梁溪城管的链式服务之下,这几大场景各自突破单一业态束缚,紧扣新型消费趋势,让每个人都能在夜色中找到归属感。

  以近湖路夜市为范本,城管部门服务夜间经济“烟火气”与“规范化”并行的成效持续释放。不过,根据往年经验,很多人担心天气转凉以及“苏超”结束后,各类市集会冬眠,好不容易火起来的夜间经济又会熄火。

  为此,城管部门将有“暖冬行动”,助力夜市经济跨越寒暑,全年无休。在城管部门的支持下,新吴区正在打造一个室内恒温的超级大夜市——“南方夜市”。这个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规模室内夜市,位于江溪街道1969创意工场内,由原先的不锈钢市场大仓库改造而成,将有300多个摊位,全国34个省份的小吃美食将集中于此。据测算,“南方夜市”开张后,日均人流量可达5万人次。作为链式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城管部门正在协助主办方同步规划改造停车场,预计将新增600个停车位,届时区域内停车位总数可达1400个左右。据悉,“南方夜市”将在今年国庆前后开市。

  从临时市集到“网红夜市”,再到“2.0版”市集,城管部门将不断深化民生需求和城市治理的融合,让夜经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之中,承载起社交、休闲、消费等多重功能,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