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汛期,排水沟就堵得厉害,地里的庄稼都快淹了,现在沟渠拓宽加固工程已经开工,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滨湖区马山街道和平社区村民殷保成日前高兴地说。这一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正是社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快速响应民生诉求的生动缩影。
和平社区牛塘村排水沟渠位于该村南部,上游连通蛇山,下游接入牛塘河,每到汛期,这条沟渠便是承接蛇山来水、排入牛塘河的关键通道。不仅如此,为保障日常农业生产,村民还在沟渠沿线自主修建了蓄水池,专门用于周边杨梅林、桃园、水稻田等农作物的灌溉,既是“排涝渠”,也是“灌溉源”。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沟渠逐渐老化,输水能力大幅减弱,汛期排水不畅的问题愈发明显,雨水积在田间地头,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更让农业种植犯了难。同时,蓄水池还出现了坍塌风险,原本“排灌两用”的设施接连“罢工”,进一步加剧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群众诉求无小事,和平社区在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核查,与周边村民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实际需求。综合评估后,社区最终确定了“沟渠拓宽加固+蓄水池修缮”的综合整改方案。
据介绍,工程对总长约220米的沟渠进行拓宽,将宽度从1.2米增加至1.8米,同步实施加固,同时对存在坍塌风险的蓄水池进行全面修缮。工程于8月初正式开工,预计10月中旬完工。届时,排水沟不仅能恢复汛期排涝功能,更能让2座蓄水池重新发挥灌溉作用,区域排水防涝能力将显著提升,居民农业生产用水也将得到稳定保障。
解决“用水愁”的工程正紧锣密鼓,社区聚焦村民“出行难”的民生实事早已落地见效。和平社区北边、和平小筑客栈后方的山脚,是居民上山管理杨梅树、采摘茶叶等农作物的主要通道,此前这条道路不仅狭窄,还没有专门的停车区域。平日里居民上下山多有不便,到了每年的杨梅季,运送果实的车辆、前来采摘的游客挤在一起,道路更是拥挤难行,不仅影响农作物运输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打通这条“民生通道”,社区同样以“快速度”回应“急需求”。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实地勘查道路情况,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充分论证后决定新建一条约200米的“杨梅路”,并配套建设停车位。有了宽敞平坦的杨梅路、规划整齐的停车位,居民上山打理农作物不用再担心道路狭窄,运输杨梅、茶叶时车辆进出也更加顺畅,既方便了日常生产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