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生
在无锡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作为党报老通讯员又是二十多年的特约评报员,心情难以平静……回想过往几十年,一桩桩与党报交集的往事历历在目。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江南航运公司江南旅行社工作,旅行社主营水上游船旅游。1986年8月27日中午,我在梁溪饭店参加一场“特别”的婚礼,新郎是江南旅行社导游钟君良,新娘是联邦德国公民康纳利娅小姐,在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任教。这段异国情缘起于康纳利娅来无锡的一次旅游,导游小钟的热情服务和无锡美丽的湖光山色都给康纳利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两人鸿雁传书,情定终身,在无锡喜结良缘。我觉得这样的新闻应该投给《无锡日报》,于是马上着手采访,连夜写了一篇稿件,第二天上午骑自行车去报社送稿。9月1日,我采写的《航运青年与联邦德国小姐在锡喜结良缘》见报了,从此我写稿热情越来越高。
我单位与杭州某客运公司共同开辟的无锡至杭州水上游航线当年在锡城可谓家喻户晓。1985年10月16日凌晨,这家杭州公司载客219名的“双峰”号游轮在驶往无锡途中突然沉入太湖,造成10名乘客死亡,社会反响很大。杭州下城区法院经过一年多调查取证,于1986年12月19日对三名交通肇事船员进行了公开宣判。我了解信息后,与报社陆元钢老师联系,陆老师说:这个案件社会关注度高,船上有无锡乘客死亡,应该让无锡市民知晓。他指导我写稿要把握的重点后,嘱我尽快写好稿子送到报社。我连夜乘船去杭州,次日在杭州武林门码头了解了第一手信息,当天晚上又乘游船返锡,在途中完成了稿件,次日直接送到陆老师手中。12月25日,《无锡日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这篇题为《“双峰”轮沉船案在杭州公开宣判》的千字报道,当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1998年7月,由报社顾桂兴老师带队,我组织全体评报员乘船去杭州活动带评报。入夜,五彩灯光勾勒出西湖美丽的轮廓,我们四人一组在湖滨码头租了一艘小划船,随着船桨轻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迷人的西湖夜景。回来后,我想起无锡的蠡湖晚上黑灯瞎火,与西湖比差距甚大,于是写了一篇稿件投给《无锡日报》。7月15日,《蠡湖也应“环湖亮灯”莫落伍》一文见报,编辑老师对我的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还在文尾加了编后,这是无锡日报对一个通讯员的褒扬与激励,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几十年来,党报始终坚持“群众办报、开门办报”的宗旨,组建了一支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特约评报员队伍,新老评报员接力,代代传承。我1996年至今被无锡日报聘为特约评报员之一,二十多年来,每天认真读报,本着“精说成绩,细说差错,善提建议,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写好阅报周评,供报社参考。党报与时俱进,年年改版,时时出新,作为评报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